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山東
智庫|東營民營企業為何強?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加入時間:2022-11-1 6:54:31  
  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在全國工商聯日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東營以14家企業入圍的成績,連續13年居山東省首位。在山東省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東營市同樣再次以17家入圍企業的成績居全省首位,入圍企業數量已連續12年居全省首位,其中14家進入2022山東民企百強榜前50名。
   “東營作為山東工業重鎮,民企依托石油資源形成了優勢產業,這些民企在發展中主動求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向綠色、高端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在新一一輪競爭中保持了優勢。”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導報特約評論員董彥嶺教授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營民企強大的背后,是當地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擺脫了對資源的依賴,為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新路子。”
    因油而興卻不囿于石油:
  擺脫對石油資源依賴的桎梏
  東營市委書記楊國強在“山東這十年·東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東營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8%、達到3441.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58.7億元增加到261.8億元,人均水平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綜合經濟競爭力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47位。
  根據2021年東營市統計公報, 2021年末該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突破30萬戶,達到30.27萬戶,比上年增長6.2%;注冊資本(金)10541.21億元,增長17.7%。其中,年末實有各類企業9.60萬戶,增長12.1%;注冊資本(金)10118.19億元,增長18.0%。實有個體工商戶20.34萬戶,增長3.7%;注冊資本(金)341.61億元,增長13.2%。2022年上半年,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0.9萬戶,增長6.8%。其中企業數量10.1萬戶,增長12.9%。
  作為山東的一個普通地級市,東營民營企業為何強?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東營市位于黃河三角洲,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其它礦產資源。其作為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因此崛起,以每年產量達近3000萬噸廣受矚目,故而也被稱為“油城”,產業優勢尤為明顯。
  毫不夸張地說,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上榜的17家民營企業當中,有15家屬于石油化工及關聯產業。而石化產業也是東營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列入全省支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石油和化工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的66%、全省石油和化工產業產值的22%。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東營作為勝利油田的主產區和所在地,擺脫了資源型城市發展的桎梏,走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其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動能轉換成為造就東營實力的重要手段。
  東營市市長陳必昌在“山東這十年·東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東營發力主攻鏈條經濟,傳統優勢不斷夯實塑強,新生動能加快涌現聚集,發展質量越來越高,涌現出一批科技型領軍企業,打造了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高質量發展的‘脊梁’越來越堅挺,‘底氣’越來越充足。”
  科達集團連續多年進入山東民企百強榜、中國民企500強。對于企業的發展,山東科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鋒杰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科達成立38年來,一直秉承“視企業為生命、建綠色潤人民”理念,以始終在路上的企業家精神,找準企業自身定位,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聚焦基建主業,以創新引領,輻射新城建、綠色生態、高新技術等產業領域,抓住轉型升級重大機遇,貢獻企業家力量。
  據介紹,2019年以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劉鋒杰大膽決策,立足基建主業領域,率領“科達”進軍綠色生態產業領域,構筑起以生態產業化發展為核心,集環保、綠化、生態修復、項目咨詢為支撐的科技型、生態型、文化型、服務型的生態產業體系。
  “在新基建產業領域,我們參與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項目,承接其推行落地過程中的項目建設任務,并積極開拓5G通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基建市場。”劉鋒杰表示,科達集團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現了新的轉型。
  據陳必昌介紹,近年來,東營先后組織16家企業淘汰落后低效煉油裝置47套、產能3304萬噸,關閉退出低效化工企業329家,淘汰斜交胎產能235.7萬條。推動3家企業660萬噸煉油產能參加裕龍島項目整合轉移,1家企業2021年完成了拆除驗收,剩余2家企業今年底完成。另外,堅定不移推動“減油增化”,編制《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南》,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實施了一批高端項目,聚力打造乙烯、丙烯、PX、純苯、碳四5條細分產業鏈,2021年化工行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煉油,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東營還通過推動油地交流、搭建人才與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走出了一條“油地一盤棋”的新路。油地產業充分融合,互補互惠激發活力。一手建平臺,德仕全球油服生產中心打造的“大數據+石油增產核心技術”油服平臺,幫助油田年均增產權益油近40萬噸;瑞機全球油氣能源閑置設備互聯網交易與共享服務平臺,成為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一手拓市場,油地攜手招商,實現23個油田項目、19個油田企業落戶地方。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現:
  高端化工貢獻超過煉油行業
  東營市委書記楊國強表示,東營的發展興于石油卻不囿于石油。近年來,順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變化,東營按照“一區、一片、多點”發展布局,加快建設綠色石化產業鏈群。芳烴烯烴、高端石油裝備、橡膠輪胎等5個產業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化工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全面超過煉油行業。
  山東金嶺集團已連續多年上榜山東民企百強。從鹽化工到實現鹽化工和有機化工、精細化工的有效對接,該集團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上下游循環產業鏈,并不斷實現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現擁有總資產超過百億元。
  “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則是創新。”山東金嶺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趙棟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始終堅持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瞄準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升級,促進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實現了安全環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東營還著力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2000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千億級石油裝備和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拉長優勢產業鏈,讓優勢產業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找到優勢位置,在產業鏈中培育更多關聯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增強企業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力,從而讓傳統產業在鞏固優勢的基礎上更有競爭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功能陶瓷新材料產業園、稀土催化材料產業園、氧化鋁纖維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等園區成為東營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董彥嶺表示,東營民企近年來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其韌性、靈活性、彈性等優勢,這些民企扎根地方經濟,依托地方資源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抓住低碳綠色等機遇求變發展,主動轉型升級,加快動能轉換,從產業鏈條上的加工環節主動延伸,向綠色、高端、精細化工等方向尋求新的突破并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
  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每季度召開一次企業家懇談會
  東營民營企業的強大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營多年來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企業家懇談會,共同分析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認真落實領導干部聯系企業、政府解決企業難題直通車制度,開展好“百名局長服務百家企業”等活動,真心實意地當好企業的服務員、宣傳員、信息員、協調員;建立工業企業困難問題辦理工作機制,加強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工作,“一口受理”企業各類問題,避免了企業多頭“跑腿”;大力實施重點領域價格監管、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排查、信用監管等攻堅工程,著力在全社會厚植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契約意識,全力為市場主體發展創造最好的營商環境。
  據了解,近年來東營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先后頒布了《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十條意見》《關于弘揚企業家精神進一步支持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亮點多、政策實、含金量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次辦好、一網通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突破行動,推動219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開展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推出企業106項、個人11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極簡辦、集成辦、全域辦,實現與9省21市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寬松的環境。
  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東營還建立了“要素跟著項目走”“3+N”“1+N”項目會商等機制,制訂了引領型平臺建設計劃、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辦法,設立了產業鏈服務“專班”,給每個項目配備服務“專員”,為企業提供了項目接洽、建設、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全流程盯靠,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隨叫隨到、服務周到”,引導各縣區、開發區一對一制定企業洽談、簽約、建設、發展的系統服務辦法,確保企業不僅能招得來、留得下,更能發展好、發展快。
  


編輯:史飛雪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