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瓊
10月31日,記者從濱州市濱城區“高質量發展看基層”新聞發布會梁才街道專場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濱城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近年來,梁才街道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立足實際,發揮優勢,著力打造“一脈黃河水、十個美麗村、百畝荷花開、千畝瓜果香”的沿黃休閑旅游小鎮,在全市率先實現“三季賞花、四季采摘”,成為市民近郊游玩采摘、休閑度假的首選之地。

梁才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延濱介紹,梁才街道深挖沿黃生態資源優勢,按照“一帶兩軸三區多點”布局,打造沿黃鄉村振興片區,推進農旅融合。先后建成濱農果蔬生態園、張王無公害采摘基地等13處景點化農業園區,可采摘草莓、黃金梨、櫻桃等近10個品種;引進中裕、陽光農業等一批農業規模種植企業入駐,建成張王莊兒童親水樂園并試營業,發展多肉植物樂園、鴕鳥樂園、玫瑰花園等特色項目,構建起集黃河文化、黨建研學,休閑觀光、科普教育,餐飲娛樂、農產品展銷等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叫響“黃河之濱、紅色領航、綠色農旅、福地梁才”的農旅融合品牌,打造網紅“打卡地”,引領現代高效農業風向標。
優化頂層設計,編制全域旅游藍圖。梁才街道聘請省工程咨詢院完成《沿黃片區農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為重點,確立“一帶兩軸三區多點”布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高水平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沿黃片區建成5個省級、1個市級、4個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整合韓墩引黃灌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黃河公鐵大橋、十里荷塘、沿黃碼頭等優勢旅游資源,構建“一村一品、一線一景、一片區一特色”的特色景觀。實施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林帶標準質量和景觀效果,建成“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
著力補齊短板,搭建資源整合體系。梁才街道組建涵蓋5個站所部門、10個村、14家企業(合作社)的“紅領黃河”黨建聯盟,發揮沿黃開發統籌協調作用,推動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做、事務共商、黨員共管、人才共育、文化共興;建成“1+3+5”三級組織陣地,建立占地350平方米的“紅領黃河”黨建聯盟服務中心;打造沿黃休閑采摘園、國昌生態園、龍崖合作社等3個示范基地,帶動建成采摘園13家;設立草莓、黃金梨、葡萄等5家莊戶學院,帶動300余戶群眾從事特色種植,戶均年增收5萬元;“三統一”服務,統一規劃,打造“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發展路徑;統一包裝,注冊“梁果”商標,實現18個游樂項目、40余種特色農副產品的統一宣傳;統一推介,聯合5家電商平臺和專業運營機構,成立紅色電商服務隊,提供物流優惠、免費培訓等服務;吸納省工程咨詢院、山東師范大學、濱州學院等專家,建立濱州學院沿黃農業與鄉村振興教科研實踐基地,開展“紅色黃河岸·專家沿黃行”等系列活動,為片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堅持精準發力,一批特色項目落地。梁才街道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企業”的方式,與大有新能源、陽光農業、中裕集團等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的資金、人才優勢和村莊的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周邊農戶從事果蔬種植、農旅融合等產業,灘區村民人均務工收入3萬余元。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累計流轉土地5000余畝,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21家,發展沿黃休閑采摘園,發展黃金梨、冬季草莓、冰淇淋西瓜、紅心火龍果等特色農副產品,將特色采摘提檔次。在十里荷塘國家3A級旅游景區,承辦親子游、體驗教育、兒童夏令營等活動百余場次,建成張王莊兒童親水樂園、網紅打卡基地、露營基地等農旅融合項目,精準打造沿黃一日游、兩日游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實現農旅融合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