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11月14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全省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運行情況。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時培偉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強力推動下,山東省退役軍人系統高標準推動行政機構、服務體系、社會力量“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用心用情服務保障,努力讓退役軍人獲得感成色更足。

建強體系,提升服務能力。2019年3月省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掛牌,短短數月,山東省市縣鄉村五級6.24萬家服務中心(站),全面覆蓋、立體貫通。從泰山之巔到黃河入海口,從企業商圈到高校校園,從老兵驛站到流動服務站,服務體系扎根基層,成為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末端發力點。
堅持運行標準化。率先實施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場所建設、服務規范省級標準,制定市縣工作清單、鄉村服務手冊,明確38項服務標準,創建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30266家。
推動服務到身邊。全系統常態化“到基層中去、到退役軍人中去”,摸底數、送政策、搞服務,人人聯系退役軍人。各級創新開展“訂單式服務”“一站式服務”“代辦服務”,設立1.76萬個老兵工作室、心理咨詢室和法律服務站,架起“連心橋”,打造面對面、心貼心的“退役軍人之家”。
用心用情,精準服務保障。堅持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緊盯核心關切,聚焦急難愁盼,努力滿足退役軍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精準建檔立卡。率先建成精準數據庫,市縣有名錄、鄉級有檔案、村級有臺賬、家中有聯系卡,370多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一人一檔”“一人一卡”“一人一策”。
精細分類施策。對年富力強需要干事創業的,堅持抓培訓、提技能、幫就業、促創業,推動“文有所施,武有所用”。設立2268個就業創業服務窗口,開展技能培訓4.85萬人次,組織6.2萬人“上大學”,發放創業扶持貸款2.35萬筆、58.51億元。對年事已高和羸弱多病的,連續27年提高傷殘軍人殘疾撫恤金標準,連續30年提高“三屬”定期撫恤金標準,為14.8萬名退役軍人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對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利用專項基金幫扶2.38萬人次、發放資金1.26億元。各級累計投入300多億元,設立和規范管理退役軍人專項公益崗位,兜底保障13.6萬名下崗失業退役軍人基本生活。為22.48萬名符合條件退役士兵集中補繳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確保看得好病、養得了老。
彰顯禮遇,濃厚尊崇氛圍。堅持精確把握、精細操作、精準落地,把尊崇優待落到14大類46小類370萬人每個人身上,既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也能切身感受到尊重和榮譽感。
精準優先優待,增強獲得感。落實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目錄清單153項,退役軍人免費乘公交、免門票逛公園,1983家公立醫療優先優惠。為305萬人申請辦理優待證,組建榮軍聯盟,推廣亮證優待服務。
營造尊崇氛圍,樹立光榮感。新兵入伍敲鑼打鼓送,老兵返鄉披紅戴花迎,為351萬個家庭掛上光榮牌,推動優秀退役軍人事跡上光榮墻、進榮譽室、載入地方志。對健在的平均年齡89歲的28399名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事跡進行搶救性挖掘,建立紅色檔案,形成2萬多個小時影像資料,用于黨史學習教育,贈送黨史研究院、檔案館、圖書館永久保存。
弘揚英烈精神,激發使命感。推動英烈故事進校園,請退役軍人講述全軍十大英模事跡,請革命老兵為全省中小學生主講《山東開學第一課》,聯合省教育廳開展“傾聽紅色故事,照亮成長之路”主題活動,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強化引領,展現老兵風采。組建“山東老兵”志愿服務聯盟,統籌3萬余支隊伍,凝聚35萬退役軍人志愿者,在抗洪搶險、扶危濟困第一線貢獻力量。全省50202名退役軍人當村干部,每5名村支書中就有1名是退役軍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7.5萬家軍創企業勇立市場前沿,366支“革命老兵紅色事跡宣講團”唱響愛黨愛國愛軍主旋律,“特戰救援”“雙向服務”等一批志愿服務特色品牌叫響全國。打造“山東退役軍人之家”融媒體矩陣,推出“印象·退役軍人”系列短視頻338期,發布“忠誠老兵”故事1807個,講述身邊的、平凡的、記得住的退役軍人感人故事。
未來,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強化精準思維,提升服務質效,推動全省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以新的更大的成績為“走在前、開新局”貢獻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