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元春
11月16日,濱州市委宣傳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鄒繼剛主要介紹了十年來全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十年來,市交通運輸局牢牢把握“富強濱州 交通先行”的工作定位,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積極融入國家京津冀—長三角交通主軸和全省五大交通通道,“六高五鐵十專線十高速”、港口機場立體聯動格局加快形成。當前,已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920億元。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成效顯著
全市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5億元,新增鐵路7條,新增通車里程313.7公里,全市既有鐵路達到16條,通車總里程達426.7公里。公路路網持續升級。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7371公里,公路網密度列全省第7位。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227.1公里,通車總里程達398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普通國省道通車里程達到1000.4公里,路面狀況指數位居全省前列。港航發展成效顯著。濱州港作為省會經濟圈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已納入省政府發展規劃,正式獲批對外開放通過國家驗收,引航資質,生產性經營泊位達到41個,“四港聯動”不斷向縱深發展。航空邁出關鍵一步。濱州大高機場已列入《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前期項目,并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開通濱州—北京、“環魯飛”等短途運輸航線,濱州航空時代帷幕正式拉開。
交通運輸治理能力提質增效、優化升級
十年來,濱州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搶抓全省首批“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城市創建機遇,下大力氣破除了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構建形成權責明晰、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1+5”(局機關+五個事業單位)“大交通”行政事業管理體制,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積極構建多式聯運發展格局,推進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相繼開通“濱新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濱海歐”海鐵聯運班列。全市鐵路、港口運能持續提升,實現鐵路貨運量4712萬,港口吞吐量突破2.8億噸,貨物周轉量40.7億噸公里。“公轉鐵”“公轉水”成效明顯,運輸結構持續優化。
開展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建立聯合治超新模式,持續保持對超限超載治理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工作連續6年保持“零投訴”。全市交通運輸系統連續8年無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發生,事故指標下降率列全省第一方陣,連續5年被市政府表彰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21年,榮獲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平安建設考核第1名。
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優化提升、惠民保暢
自深入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戰略以來,全市共開通各類公交線路212條,投入運營車輛2329部,構建了城際、城區、城鄉、鎮村四級公交網絡,公交線路全面覆蓋全市92鄉鎮,5272個建制村,通達里程達9960公里,通達率達100%。公交線路總里程1059公里,班次密度不斷增大,讓市民充分實現了“少換乘、零換乘”。公交線路不斷優化,濱州至鄒平城際公交正式開通,濱州至沾化、惠民、陽信、無棣、北海公交線路全面優化提升,同步提升濱州至利津跨市公交,進一步提升了主城區吸引力。2021年1月起,實施“直達主城區城際公交實行半價優惠乘車”政策。累計執行半價優惠乘車776萬人次,市民出行更加優惠、便捷。
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公路完成投資102.6億元,通車總里程達15972.72公里。無棣縣獲交通運輸部“四好農村路”建設試點。路網提檔升級2337.7公里,路面改善3716.5公里,危橋改造155座,建成客運站點1741個,通戶道路硬化213個村居,貧困村公路通暢率、建制村通客車率均達100%,改善了農村公路運輸和群眾出行條件。2015年至2017年,重點推進了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安防工程5588公里,改造危橋216座,路域整治2704.2公里,農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進一步增強。
交通運輸黨建引領、融合發展深化改革創新
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濱州市交通運輸系統深入開展“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鏈辦理”改革,梳理形成系統政務服務事項189項,調整11項行政許可事項的實施層級,市縣兩級具有同等受理權,實現“就近辦”“就地辦”。目前,全市27個公路疫情服務點、10對高速路服務區、47處核酸抗原采樣點工作整體平穩有序,全市累計派出執勤人員33萬人次,查驗通行客車398萬輛次、貨車675萬輛次、司乘人員891萬人次,累計辦理通行證36萬張,有效滿足企業復工復產需求。
風好帆正懸,奮進正當時。下一步,濱州市交通運輸局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聚焦全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堅持民生交通的發展理念,不斷優化服務質量、提高運營效率,改善出行環境,將公共交通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力開創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