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個月我國引進外資“成績單”出爐——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1.7%。業內人士指出,在全球跨國投資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克服多重困難,實現穩中有增、穩中提質,印證中國市場對外資依然保持較強吸引力。
2021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493.6億元,引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而今年前10個月引資規模已達10898.6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疫情反復、烏克蘭危機爆發、跨國投資疲軟的背景下,今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實現較快增長,凸顯了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讓外資“敢投”。
引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引資結構也不斷優化。前10個月,我國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同比增速高于總體水平,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57.2%,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5%;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增速高于東部地區,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4%、33.6%和26.9%;外資來源地更趨多元平衡,韓國、德國、英國、日本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6.2%、95.8%、40.1%和36.8%。
近日,跨國制藥巨頭諾和諾德宣布投資4億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投資公司,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國西部投資建設的第一家康復醫療中心霽達(成都)康復醫療中心揭牌,法國施耐德電氣簽約擬在無錫建立自動化研發中心……外資布局中國的范圍更廣、領域更寬、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隨著汽車制造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寶馬、大眾、現代等外國車企也紛紛加大在華投入,并帶動伊頓康明斯等汽車配件廠商擴大在華投資!度A爾街日報》近期報道稱,疫情以來,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較高增長,主要歸因于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經濟持續恢復,加上政府推出穩外資舉措等。
不久前,八位德企高管聯合撰文稱:“退出中國將令我們失去機會”。這篇發表在《法蘭克福匯報》上的文章,由西門子、巴斯夫、博世等八家德國大型跨國企業首席執行官共同撰寫。文章表示:“我們堅信中國會保持基本的增長動力!
日前,英特爾、AMD、高通、ASML等國際芯片巨頭參加了第五屆進博會。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評論認為,美對華芯片禁令不僅導致各大芯片企業面臨收入上的巨大損失,而且也沒有削弱全球芯片企業看好中國的信心。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