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濱州市正源源不斷地為推動人才專長發揮注入蓬勃動力。圖為濱州市創業大賽頒獎儀式現場。 |
圍繞人才強市戰略,深入實施“渤海英才”提升、“渤海工匠”鑄造等多項人才工程,逐步構建起“引得來、留得下、育得出、用得上”的人才梯次結構 近年來,濱州市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逐步構建起“五院十校N基地”科創平臺,加速凝聚起“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創新創業共同體,“愛濱才會贏”的人才品牌越擦越亮。濱州正朝著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辨識度的區域性人才集聚新高地”目標大步邁進。 護航生態鏈條 開啟人才創業新征程 為主動迎合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向創新驅動轉變,推動城市發展和引才留才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濱州市圍繞人才強市戰略,深入實施“渤海英才”提升、“渤海工匠”鑄造等多項人才工程,逐步構建起“引得來、留得下、育得出、用得上”的人才梯次結構。 日前,2022版“人才新政27條”(《關于深入實施人才“三進三創”工程加快推進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的實施意見》)重磅推出,其中10項補助性政策支持力度全省領先。僅市級人才建設資金就達2億元,為2021年的兩倍,為全市人才“引、育、用、留”穩步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過持續加大高端人才和重點科研領域補助補貼力度,實施重大技術需求“揭榜掛帥”戰略,加速科技成果落地開花,濱州市按研發投入最高30%的比例給予企業補貼,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值突破3.49%,列全省第一,“智者智城·智在濱州”城市品牌日趨成勢。 今年8月,第三屆濱州人才節盛大啟幕,“人才高地、圓夢濱州”等一系列關鍵詞被頻頻叫響,市委書記宋永祥提出了“為每個人圓夢提供一切可能”的莊重承諾。三年多來,濱州累計吸引了440多名高端專家、4萬多名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在這里奮發作為。 濱州市正源源不斷地為推動人才專長發揮注入蓬勃動力。對于近年來人才創業扶持的成效,市人社局人才開發與人力資源流動科科長姜金輝說,“‘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走向全國乃至海外、濱州市創業大賽捷報頻傳、創業訓練營屢獲佳績……以人人皆才的發展理念為指引,我們正著力營造出‘讓人人成才’的育才氛圍,搭建起人才施展才華更廣闊的舞臺。” 如今,濱州市引賢納才之門打得更開,一條貫穿“引、育、用、留、評”的人才發展全鏈條道路已然鋪就,著力推動科創生態全面塑成、人才創業就業最優生態全面構建的宏偉篇章正徐徐展開。多年培植,換來了人才發展土壤更加優沃,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的天地更加廣闊,成就了濱州“近悅遠來”的城市魅力。 打通向“上”凝聚 向“下”幫扶新路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圍繞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養,濱州市陸續開展了“碩博優選”、“1+3+N”工程等各項人才引進和干部隊伍提升計劃,均取得顯著成效,從“源頭活水”上開啟了高層次干部隊伍建設的新篇章,也讓高層次干部隊伍建設成為了推動濱州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之一。 市人社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科長李璇表示,“濱州市主動迎合干部隊伍發展趨勢和要求,結合‘碩博優選’等人才計劃,確保唯才是舉,凝聚了一大批有能力、有素質、有干勁的優秀人才進入事業單位與國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在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濱州市聚焦根本,全力做好就業兜底保障工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指導性文件,推進就業援助規范化、科學化,搭建起“就業濱州·逢九就播”直播平臺,走進企業車間直播送崗,幫助失業人員足不出戶實現擇崗就業,并陸續建設了2012個村級人社服務點,重點為失業群體和就業困難群體提供精準服務,形成了“市級抓統籌、縣區負總責、鄉鎮抓落實、村居搞對接”四級就業援助體系,讓穩就業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確保社會穩定、保障民生福祉的堅實壁壘。 聚焦鄉村“貧”“弱”“殘”“老”和城鎮的“零就業”“4555”等“4+2”類人員就業難題,今年以來,濱州市將公益性崗位安置作為最后一道防線,大規模開展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通過在農村設立“微工坊”和城區設置“合作社”,將工廠觸角延伸至社區、村居、家庭,開創居民就近就業、居家就業新方式。同時,陸續建設了37家零工市場、零工驛站,每年服務各類零工人員達300萬余人次,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精準幫扶,也為有效支持困難群體靈活就業提供更多選擇和機會。 濱州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王英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市已安置公益性崗位2.06萬個。接下來,我們將致力于把公益性崗位鑄造成提升群眾就業技能和再就業素養的堅實平臺,實現就業困難群體從‘耕者有其田’到‘工者有其位’的良性轉變,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濱州路徑。” (王鈺 田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