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鈺 通訊員 李蓓蓓
今年以來,鄒平市明集鎮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創新治理模式,推進服務管理精細化,不斷在服務群眾上下功夫,滿足群眾需求。
織密紅色網格,統領基層治理
“‘支部進,眾人興’,今天成立盛和馨居小區黨支部,這是我們實行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有效探索”,這是今年5月18日,明集鎮黨委副書記張傳堯在明集鎮首個小區黨支部盛和馨居小區黨支部成立大會上的總結講話。緊接著,明集鎮5個商住小區黨支部陸續成立,逐步構建起“黨總支—黨支部—樓棟—單元”四級網格化管理結構,有效推動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上個月我們小區為群眾解決問題150件,主動提供上門服務20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30余件,收到投訴0件,收到感謝信10封。”鄒平市明集鎮社區黨總支書記常征正在給四季花園小區物業開出10月份的“成績單”。
同時,為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力量,各小區黨支部積極與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溝通協作,實現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們小區的黨員、志愿者、物業工作人員在核酸檢測現場積極配合,秩序好、效率高,我們業主很滿意。”鎮府小區居民張大爺表示。
優化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能
“3號樓2單元樓棟里的燈壞了,晚上進出很不方便。” 早上9點,四季花園小區的張阿姨在小區群里留言。9點10分,小區維修人員李師傅帶著工具便來到了張阿姨反映的樓棟,經過檢查后,換上了新燈。
就這樣,從留言反映問題到電燈維修完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為了最快效率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我們在優化服務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常征說。明集鎮制定了群眾下單—支部接單—物業派單的流程機制,對于群眾在微信群眾的問題和訴求,支部黨員第一時間接收,反饋給小區物業前去上門解決。
明集鎮還創新開啟議事協商新模式,通過“小板凳”議事會、“有事您留言”等方式,收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和意見建議。協調鎮相關職能部門、小區物業等多方力量,快速解決好居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各項問題。小區內樓道燈不亮、樓道內亂堆亂放、樓道的棚頂漏水、樓道內垃圾過多、樓道內串聯網線及電線、墻體滲水漏水等“老大難”,立整立改,被一一解決。今年以來,共解決小區居民反映問題300余件,提供上門服務1200余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800余條。
優化精細管理,建設幸福社區
“從今年開始,小區接連組織培訓了小區物業經理、副經理、業委會代表,帶領大家一起精讀《明集鎮物業管理條例》。”明集鎮司法所鄭海龍說。
通過持續深耕和諧社區建設,明集鎮建立起完善的各級矛盾調解委員會機制,通過在社區配備法律顧問等力量,實現矛盾不出小區。今年以來,明集鎮各調解委員會共受理矛盾糾紛800余件,調解成功率99%。
近日,常征帶領小區黨員、網格員開展“敲門行動”,上門登記人員居住信息,做好人員摸排工作。同時,向大家普及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引導居民做好核酸檢測,做好個人防護。耐心細致地講解,博得群眾好評。
在積極做好小區各項管理工作和既定任務的同時,各小區志愿服務組織還在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下,積極組織各類精彩而溫暖的志愿活動,有效拉近了居民距離,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開展健康服務進小區、專題健康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讓群眾在小區內住得越來越舒心”,常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