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臨沂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通報了2022年全市檢驗檢測業務工作成效。截至目前,臨沂市檢驗檢測中心已完成食品、藥品、工業產品、農產品、糧食等國家、省、市級政府監督抽檢任務2.7萬批次。

立足職能定位,守牢安全底線,持續做好檢驗檢測各項工作。嚴把質量安全關,發揮檢驗檢測“守底線”作用,加強與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糧食和物資儲備等部門協作,截至目前,市檢驗檢測中心完成食品、藥品、工業產品、農產品、糧食等國家、省、市級政府監督抽檢任務2.7萬批次;檢定/校準計量器具23.8萬臺/件;赴菏澤等地完成棉花公證檢驗任務2.18萬噸。著力開展“檢驗檢測規范化建設深化年”和“檢驗檢測質量提升年”活動,通過CNAS、CMA、CATL等擴項,新增96個產品、2473個參數、403個方法的檢測資質,通過化肥、板材、農產品等領域LGC、FAPAS國際能力驗證4項;新增轉速標準裝置、汽車外廓尺寸檢測儀校準裝置等7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持續提升檢驗檢測能力,保持綜合檢驗檢測能力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繼續打造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整合發展的示范標桿。
強化市縣聯動,各縣檢驗檢測中心按照年初計劃,穩步推進檢驗檢測、計量檢定工作。其中,蒙陰縣檢驗檢測中心檢測各類樣品1071批次、農產品608批次、生活飲用水151批次,新增57種農藥殘留、6種獸藥殘留檢測能力;沂水縣檢驗檢測中心完成檢驗檢測任務1441批次,組建“1+3”計量服務隊,完成計量檢定任務9988臺/件;莒南縣檢驗檢測中心完成檢驗檢測任務769批次,完成計量檢定任務17314臺/件;平邑縣檢驗檢測中心今年有460個產品4268個參數通過了資質認定現場評審,大幅提升綜合檢驗檢測能力。
聚焦“八大戰略”,服務高質量發展,開展創新創優工作。發揮整合優勢,有效融合檢驗檢測、計量檢定、標準、質量管理等要素,參與制定《固定污染源煙氣在線監測系統遠程維護技術規范》《山東省中藥材標準》《人造板飾面用復貼材料技術規范》等標準;參與《山東省中藥標準物質項目研究》《農田土壤質量提升與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示范推廣》《質量監測助力“長毛兔兔毛產業服務鄉村振興”》等課題研究。中心起草的《“監檢聯動+多方共治”構建計量服務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新路徑》榮獲第四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政府類優秀案例提名獎。郯城縣檢驗檢測中心起草銀杏粉、白果酒團體標準已頒布實施。
圍繞臨沂市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承辦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中藥配方顆粒質量識別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啟動會暨中藥配方顆粒標準研討現場會,為配方顆粒產業新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貢獻力量;與國家石油化工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簽訂戰略協議,成立“國家石油化工產品質量檢驗臨沂標準驗證工作站”,加快石油化工領域標準制訂、推廣和應用;積極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標工作,完善大氣環境監測量值溯源體系,設立“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大氣環境監測裝備及溯源技術)臨沂實驗室”,開展減碳技術研究和應用,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數據支撐。
助力產業發展,開展走訪調研,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圍繞先進工業強市戰略和“千企轉型、千項技改”工程,制定“百人千企”幫扶計劃,開展“檢驗檢測服務產業發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實地走訪調研企業909家,現場技術交流,面對面解決企業轉型升級、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等難題;圍繞企業共性需求,制定方案,派出“服務企業特派員”進行“一對一”輔導。在民生公益方面,篩選社會關注度高的產品檢驗項目,開展實驗室開放活動16次。舉辦全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推動全市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王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