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瓊 通訊員 杜曦瑞
微笑是一座溝通人際關系的橋梁,一劑化解人們矛盾的良藥。
“咱都是濱州老百姓,居住環境好了,咱們的幸福感才更高。”“咱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離不開每個人的支持。”一句話拉近了城管執法與占道經營商戶的距離。這是濱州市濱城區梁才街道城管執法隊員每天對占道經營者的“開場白”。
今年以來,濱城區梁才街道城管綜合執法中隊深化以人為本、文明執法、溫情執法的理念,城市管理執法人員通過宣傳教育、勸導糾正、開具警示告知書等,在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的同時,將處罰與教育相結合,讓市民感受到城市管理有“尺度”、執法有“溫度”,起到比口頭勸導更規范、更有約束力、柔性執法更讓人接受的良好效果。
程口十字路口人流量大,是流動商販的聚集地。臨近中午和傍晚此處較為擁堵不易通行。因此,此處是城管執法的重點區域。年近80歲的周奶奶幾乎每日會帶著自己種的蔬菜到此進行出售。由于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每次執法隊員都會幫助周奶奶收拾。今年雨季的一天下午突降大雨,其他商販已紛紛離去,周奶奶收拾完后到附近的候車亭躲雨。但雨勢太大,衣服幾乎濕透。正在周奶奶發愁之際,城管隊員王會燕從車上跑下來撐著雨傘將其扶到車上,讓同事將周奶奶接到辦公室,自己則冒雨將周奶奶的三輪車騎到工作單位院內。
在辦公室內,隊員們為周奶奶遞上了毛巾和熱水。“孩子們,以后我不會給你們添麻煩了。”周奶奶感激地直豎大拇指。
這次“雨中救援”是梁才街道城管執法隊員們的“有心之舉”。原來,在之前的交流中,隊員們得知周奶奶家住的較遠,每次都是簡易出行。看到下大雨后隊員們坐不住了。
自此周奶奶將自己的攤位搬到了附近的固定點位,還一直勸說其他攤販。“雖然暫時成交量比之前小了,但很開心。”
今年以來,梁才街道城管執法秉持包容審慎強監管,對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責事項制定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從重處罰,運用勸導示范、警示告誡、指導約談等方式進行說服教育,勸退流動商販1800余人次,規范店外經營1000余處,勸誡整改渣土工地、市容環境衛生、牌匾標識等問題700余處(次),實現執法效果與社會管理效果的雙贏。
“有時候,一句暖心話、一個微笑就能拉近與老百姓的心理距離。”濱城區梁才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劉新全表示,“下一步,梁才街道將深入探索城管執法模式,讓執法不再冰冷,讓城市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