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漁具外,張村鎮的碳纖維及制品產業產值約20億元,3年內預計將達到60億元以上,碳纖維產業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導報記者 于慧年 通訊員 田常力
機器人靈活地繞過障礙物,精準地把物料送上傳送帶;生產線上空無一人,方寸之間,機械臂閃轉騰挪,無誤差完成組裝、運輸工作;無數個“紗錠”同步轉動,一根根“絲”被整齊劃一抽入“織布機”……在威海寶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車間,AI技術“嫁接”物聯網、云數據庫等,實現了運輸、生產、檢測、入庫等全環節的無人作業。公司董事長姜波介紹:“生產一卷碳纖維預浸布,人工需要1小時,‘無人車間’則把時間縮減到5分鐘。”2020年,還是一家傳統漁具生產企業的寶威公司投資1.75億元,按照“工業4.0”設計理念,打造出“5G+工業互聯網”體系智能工廠。 打造多業態 產業生態鏈 在張村鎮,云集了眾多碳纖維材料及制品生產企業,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8家、過5000萬元的企業14家,產品涉及風力發電葉片、全碳游艇、大飛機配件等科技含量滿滿的高端碳纖維產品。作為環翠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張村鎮深入分析產業優勢,把握新舊動能轉換、千億級產業集群等重大發展機遇,瞄準碳纖維材料及制品這一戰略新興產業,打造碳纖維全要素供給、多業態的產業生態鏈。 一束碳纖維“鏈”起上億產業集群。在產業鏈上游,張村鎮瞄準高科技、高附加值,重點發展預浸料碳布產業,目前培育發展了寶威、藍杭等5個產值過億元的企業。以寶威為例,智能生產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是大大提升了產品品質。寶威生產的比賽用箭,由于使用自家生產的碳纖維預浸布,有效解決了箭桿生產的行業痛點,直接填補了世界范圍內的技術空白。 “比賽用箭的質量差必須在0.02克以內,彎曲程度不能超過1微米。一般的碳纖維預浸布厚薄不均,箭的合格率只有30%,而用我們生產的碳纖維預浸布,合格率在90%以上。”姜波說,寶威的產品也因此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手機折疊屏等高端或新興產業領域。 對于碳纖維相關的漁具等戶外休閑產業,張村鎮以共享理念提升產業層次,形成集群效應。“我們鎮的漁具生產企業大多‘小散亂’,制約他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廠房不達標和環保問題,為此我們打造了環球釣具共享平臺基地項目。”張村鎮副鎮長王康介紹,該項目由威海漁具的龍頭企業——山東環球漁具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一期建筑面積為2.7萬m2,預計11月份投用,與其配套的青年中心也將于明年建成投用;二期項目規劃建筑面積為9萬m2,明年啟動建設。基地將被打造成一個集研發創新、品牌提升、產品推廣、綠色生產、物流配送于一體的全鏈條國際化釣具“共享園區”。 “我們的廠房可滿足漁具生產的各項需求,而且配備了環保設備。其他漁具生產企業以租用廠房的形式,自帶設備來生產即可,能極大地節省生產成本。”據項目工程部經理夏俊勇介紹,園區還有辦公、倉庫、冷庫、物流等配套,進駐園區的企業可以享受從生產到營銷的全過程硬件設施和服務。 從“單打獨斗” 到“抱團發展” 共享平臺基地項目的建設,折射出了張村鎮漁具產業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的曲折軌跡。搶抓直播帶貨“風口”,打造線上漁具銷售平臺,則是張村鎮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又一求變之舉。2021年,張村鎮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億元,同比增長400%。 直播間,主播對著鏡頭滔滔不絕;配貨區,配貨員腳踩電動平衡車來回穿梭;發貨區,一個個包裝盒在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地輸出……在威海漢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忙碌的“漢鼎人”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了“雙11”備戰。 該公司行政部經理劉潔介紹:“去年我們的銷售額是2.6億元,今年上半年就達到了2.2億元,所以我們今年要沖擊5億元的銷售額。”經過多年發展,漢鼎已經成為業內在天貓的頭部公司和頭部品牌,“今年線上的‘518戶外節’,我們把單日銷售額刷新到了1200萬元。”目前,漢鼎正涉足跨境電商領域。 在狠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個“壓艙石”的同時,張村鎮緊緊牽住延鏈補鏈強鏈這個“牛鼻子”,積極引導研拓復合材料、西港游艇、寶威新材料等公司加大研發力度,攻克多項業內關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產品向新能源汽車、雙碳、醫療器械等領域延伸。目前,除漁具外,張村鎮的碳纖維及制品產業產值約20億元,3年內預計將達到60億元以上,碳纖維產業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