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臨港區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成長性高的產業上下好“先手棋”。在山東睿視智能,到訪客戶戴著特制眼鏡體驗vr。 |
新興產業項目再添生力軍,三大產業集群按照延鏈、補鏈、強鏈的步伐加快前行,持續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導報記者 于慧年 通訊員 姜凌春
走進威海臺基科技產業園5號廠房,3條液晶背光模組及顯示器整機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百余名技術人員在崗位上忙碌不已。“液晶背光模組及顯示器整機制造項目去年全面開工,當年完成主體建設,今年實現投產,讓我見證了‘臨港速度’。”威海臺基慧顯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良義看著生產線上的產品勻速駛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年度工作重中之重,臨港區統籌謀劃、精準發力,高端裝備制造業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新興產業項目再添生力軍,三大產業集群按照延鏈、補鏈、強鏈的步伐加快前行,持續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省級重點項目優化升級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近日,在優康利萊健康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直臂車在4號存儲廠房外忙碌著,升降車在廠房內起起落落,工人們肩扛電焊機,在崗位上開足馬力。“我們現在完成了全部廠房的基礎施工,預計明年6月一期投產,屆時年可實現產值11億元。”優康利萊健康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初志浩表示。 作為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優康利萊健康產業園項目是臨港區新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加速升級的典型。 臨港區聚力抓牢項目建設,成功申報20個省級重點項目,加快推進75個“1+6”市級重點項目,招引多個投資體量大、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示范項目,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澎湃動力。 “高精尖”是這批重點項目展現出的關鍵詞。在產業培植過程中,臨港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育創新主體、深化校地合作、聚集創新要素,拉動產業升級。 廣泰應急救援保障裝備生產基地項目二期生產大載重、長航時應急消防無人機,將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助力提高我國應急救援保障能力;天和金屬制品項目計劃與哈爾濱工科智谷合作建設航空輪胎圓截面鋼絲圈項目,產品技術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青島聚鴻泰醫用新材料及連接器項目依托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力學所科研團隊,創新開發產品……一個個填補國內空白、領先國際水準的新技術在臨港區陸續涌現。 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動力,臨港區進一步健全完善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培育機制,引導企業研發支出占比達4.7%、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1.6%。
30多個項目逐“鏈”集聚 新經濟產業優勢不斷擴大 俯瞰金泓新型塑料助劑項目建設現場,20棟單體建筑依次矗立,建設主體均已完工,即將開始室內裝修。這個“大塊頭”投資6.3億元,主要從事丙烯酸酯類聚合物等7大類新型塑料助劑的生產加工,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 在項目左側數十米內,還有兩個高端助劑項目齊頭并進。其中,總投資3.6億元的盈泓高性能塑料助劑項目正穩步推進,將實現高性能工程塑料從原料到產品的全鏈條自主生產,有效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以金泓集團為引領,多項高性能工程塑料項目聚集臨港,匯成新材料產業新高地。 臨港區圍繞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產業集群,重點打造碳纖維產業園二期、高性能工程塑料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加速器等多個特色產業園區,吸引了30多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入駐、集聚。 沿著臨港產業發展路徑不難發現,項目抱團發展、卡位入鏈等特征凸顯,集群優勢逐步形成。圍繞延鏈、強鏈、補鏈,碳纖維產業園去年集中簽約了15個項目,覆蓋碳纖維產業鏈的設備制造、預浸料以及中下游制品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領域并陸續投產,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 新材料集群加速崛起的同時,臨港區還謀劃布局新興產業集群,率先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成長性高的產業上下好“先手棋”,新技術、新業態產業萌發,有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在臺基科技產業園內,可以直觀感受到“元宇宙”的魅力。站在綠色幕布前,VR技術以更強的真實感、沉浸感和近距離感,幫助用戶延伸所看、所聽、所感,以第一視角體會“身臨其境”的樂趣。這是入駐企業山東睿視智能打造的創新型虛擬現實智慧教室,可以用于智慧教室、展示展覽、行業應用等領域的人工智能傳感互動場景。 圍繞臺基慧顯項目,臺基電子、山東睿視智能等7家配套公司入駐產業園,涵蓋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加工、組裝的全流程產業鏈形成,將打造成全省最大的VR一體化中心。 內培外引、強基補鏈,臨港區正在營造、完善產業生態上發力,努力做大做強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服務鏈,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內外資項目加速落地 招商引資“進度條”拉滿 在日本華鐘制藥項目內,一個個大型金屬罐沿管線排開,工人們正在加緊安裝調試。“這是日本最先進的漢方藥品生產設備和工藝,可全程自動化、封閉化完成原料藥材的提取、濃縮、滅菌等工序,藥材提取利用率高達95%以上。”項目相關負責人孫曉杰介紹。 日本華鐘制藥項目由日本研發、生產漢方處方及非處方藥產品市場銷售“冠軍企業”——客樂諧制藥株式會社投資建設,主要從事生藥加工及復方中藥提取物粉末生產,產品全部出口。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項目一期計劃年內試生產,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 臨港區繼續做好深耕日韓、突破歐洲的文章,大力度、全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前三季度,全區實際利用外資目標完成率達87.4%,日韓資占比超過50%。 “我們聚焦輕資產招商,高標準打造中歐、中日(威海)產業合作園區,配備優質的基礎設施配套和高效服務,提升招商引資項目承載能力。”臨港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日(威海)產業合作園區已建成約14萬平方米的廠房、青年公寓,落地日本捷士客高端食材項目,新建的5萬平方米日式標準廠房加速推進,日本凱司瑪化工等8個優質項目正在“排隊”入駐。 開放格局打開,虹吸效應顯現。今年以來,全區舉辦各類招商活動40余次,成功招引馬夸特二期等總投資52億元的41個內外資項目,圓環半導體新材料等8個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投產,儲備中集集團新材料應用等重點在談項目30多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