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沙 馮永利
農行山東分行將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網點網絡、城鄉聯動、資金資源優勢,推動全行資源力量向鄉村市場傾斜,全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到11月末,全行縣域貸款余額4200億元,較年初增加537億元,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增速3.4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3494億元,較年初增加466億元,同比多增349億元,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較年初增加90.7億元,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增速21個百分點。
加大信貸投放,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農行山東分行聚焦服務“三農”主責主業,把縣域和涉農信貸投放作為支持鄉村振興的關鍵,對接鄉村振興重點項目、重點客戶金融需求,持續加大鄉村振興信貸有效供給,推動金融供給同鄉村振興金融需求合理匹配、有效對接。
著力服務國家戰略。一是圍繞服務黃河戰略。以中國農業銀行綠色金融研究院在濟南宣布成立為契機,設立綠色金融創新實驗室。積極發揮研究院及實驗室平臺作用,為省委省政府謀劃綠色金融支持黃河流域發展做好智力支持,山東省政府將“發揮好農行綠色金融研究院功能”編入《山東省金融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規劃文件。2021年,該行榮獲全國第十屆“母親河獎”綠色貢獻獎。重點對接全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定的350個重點項目,創新推廣“金穗齊魯·黃河系列貸”,今年以來已新增投放316億元,先后支持了小清河復航工程、東營黃河口國家公園、菏澤大沙河水庫等一批重點項目。二是服務濰坊“三個模式”創新提升。制定出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濰坊示范區”創建方案,發布涵蓋安糧保供貸、強村產業貸、鄉村宜居貸等6大系列、57個子項的“金穗齊魯·濰坊鄉村振興貸”系列產品。以打造“龍頭企業+”“產業集群+”“村集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字鄉村+”“重點項目+”“供應鏈+”等“七個金融服務樣板”為抓手,通過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實施差異化政策等先行先試舉措,探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新模式、新路徑。三是服務沂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制定《金融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實施方案》,出臺6大類25條具體舉措,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創新推出“金穗沂蒙興農貸”、“金穗沂蒙建設貸”等產品,提高了政策、產品的精準性和適配性。到11月末,沂蒙革命老區各項貸款較年初增加132億元,增速10.1%。大力支持臨沂紅色旅游發展,支持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蒙陰岱崮地貌、沂南竹泉村等6個旅游項目,目前累計投放旅游相關貸款11億元。四是服務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大力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定新市民專項金融服務方案,創新推出“金穗新市民貸”,形成8個領域34個子項的系列產品,滿足新市民在就業創業、住房安居、教育、醫療養老領域的金融需求,提高新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今年以來,新增“新市民貸”58億元。
做好糧食安全金融服務。到11月末,全行糧食安全貸款新增28億元,貸款增速30.4%,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19.4個百分點;其中,種業貸款較年初增加6億元,增量居系統內第6位。一是推廣特色產品。積極對接省糧食物資儲備局,在全國農行系統首家創新推出“信保基金貸”,引入山東省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進行政府增信,解決了秋糧收儲客戶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產品自6月初推出后,已為18家糧食收購企業發放貸款2.03億元。聯合中化集團山東農業公司創新推出“安心倉貸”,采用“中化山東農業推薦+倉單擔保+農行貸款”的模式,有效滿足中化集團糧食收儲產業鏈各類糧食企業和貿易商的資金需求。創新推出《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操作規程》,積極對接德州“噸半糧”基地農田改造項目,做好綜合金融支持,已為寧津縣“噸半糧”建設項目審批首筆貸款1.1億元,3個項目正在對接,金額4.5億元。二是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開展。充分發揮山東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早、覆蓋廣、運作模式成熟等有利條件,在金融同業首家推出“農業生產托管貸”,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文在全省進行推廣,累計發放貸款1.2億元。該行支持的沂源縣西里鎮蘋果技術全托管、濟陽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列入30個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相關做法被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廣。三是加大糧食收儲鏈式服務工作力度。制定《糧食收儲鏈式服務工作推進方案》,積極對接中儲糧、中糧、魯糧集團等客戶,聚焦糧食收儲產業鏈中間環節及農戶、新型經營主體末端環節,做好鏈式服務,目前已授信客戶600余戶,金額70億元,用信超過35億元。

大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聚焦鄉村產業各類客群,抓好重點業務模式推廣,到11月末,鄉村產業貸款較年初增加108億元,增速高于縣域貸款增速2.5個百分點。一是開展鄉村振興重點產業集群授信工作。以優勢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強鎮、優質專業市場、農業產業鏈為重點,開展鄉村振興重點產業集群批量授信工作,全面提高服務效率。到11月末,全省已落地鄉村振興重點產業集群授信方案193個,整體合作額度353億元,新增投放125億元,打造了曹縣電商、青州花卉、壽光蔬菜等一批示范樣板。農行曹縣支行為曹縣電商產業集群量身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成立工作專班,累計為485戶電商客戶提供融資3.7億元。二是加強農業產業化鏈式營銷。在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服務基礎上,積極推廣“龍頭企業+產業鏈”“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等服務模式。截至11月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余額233.4億元,較年初增加19億元,總量居農行系統第1位。三是服務好“萬企興萬村”行動。推廣“聯企興村貸”模式,對2181戶工商聯推薦幫扶民營企業開展名單制精準營銷,提升“萬企興萬村”行動綜合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了瑞陽新能源、雙塔智能生物科技、日科化工等一批重點項目。四是支持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主動跟進《山東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與省文化和旅游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布“文旅振興貸”產品,產品覆蓋主體廣泛,擔保方式靈活,貸款額度高,貸款方式便捷,助力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到11月末,全行文旅類貸款新增11億元,助力文旅主體紓困發展。
加大鄉村建設信貸支持力度。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支持縣域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到11月末,全行鄉村建設貸款較年初增加137億元,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11.2個百分點。一是支持國開農發基金支持項目。成立“三農”重大項目營銷服務專班團隊,對接政策性工具支持項目34個,其中國開基金項目5個,農發行基金項目29個。已審批4個、金額13億元,實現投放2.02億元,有效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二是支持水利項目建設。深化與省水利廳戰略合作,精準對接全省今年開工的363個水利項目,水利貸款較年初增加26億元,增量居系統第6位,同比多增11億元,支持了老嵐水庫等一批國家級水利項目。三是支持縣城城鎮化“補短板”。昌邑、青州、蓬萊農行分別獲批縣域“城市更新貸”10億元,實現首筆投放3億元,目前正在運作一批經濟強縣相關項目。四是支持縣域農村公共服務提升。開展了縣域學校醫院專項營銷服務活動,今年以來,新增縣域學校醫院貸款11億元。
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精準幫扶、消費幫扶、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四位一體”協調推進,到11月末,全行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達到108億元,較年初增加12.7億元,實現持續增長。主動對接山東省鄉村振興局,積極引入山東省農擔公司,創新推出“齊魯富民貸”,精準支持農戶業務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產品采取“鄉村振興部門推薦+農擔擔保+農行貸款”模式,是山東省鄉村振興局參與的首款金融產品,產品自今年2月份推出以來,已經實現投放46億元,覆蓋131個縣級行政區,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評價和認可。加大對脫貧地區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和產業融合發展項目信貸支持力度,20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行貸款較年初增加92億元,增速達到12.2%,高于全行貸款增速1個百分點。
加強金融供給,提升農金服務的普惠性、均等性和便利度
開展“示范村”建設。在各級組織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的支持下,累計創建服務鄉村振興“示范村”4860個,先后將壽光三元朱村、茌平耿店村、蘭陵代村、章丘三澗溪村打造為農行金融服務示范村、樣板村。推動“示范村”建設與鄉村治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農村信用評價建設協同聯動,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戶專項服務方案,減免開戶、電子銀行等費用,累計為3.2萬個“村集體”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870個鄉鎮上線“三資”管理平臺,助力盤活農村低效資產、激活沉睡資源。
創新推廣“強村系列貸”產品。積極融入全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程,到11月末,該行累計發放“強村貸”15.3億元,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213家,促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雙增收”,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向心力,助力組織振興帶動產業振興。形成了覆蓋農村各類經營主體的“強村系列貸”產品,余額110億元,支持農業主體2.2萬家。
打造“惠農e貸”特色品牌。開展“萬人進鄉村”活動,實施農戶信息建檔工作,對建檔“白名單”客戶發放線上信貸產品“惠農e貸”,貸款余額達到343億元,較年初增加106億元,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全新服務模式。與省農擔公司合作,聯合制定產業集群、專業市場、示范村營銷方案,積極開展“新農直通貸”營銷活動,率先開展“惠農e貸”銀擔直連項目試點,“金穗農擔”貸業務余額106億元,居全國農行系統第1位,有效破解了農村客戶融資難、擔保難問題。
提升“金穗惠農通”工程質效。截至11月末,惠農通服務點達6480個,鄉鎮覆蓋率達92%,提升26.4個百分點;大力推廣自主研發上線惠農通綜合營銷服務平臺,前三季度累計預約各類金融業務25萬筆,服務客戶26萬人,有效延伸了金融服務觸角,提高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推進數字鄉村工程建設。上線智慧畜牧場景119個,創新推出線上產品“智慧畜牧貸”,對接客戶50余戶,金額1.1億元,實現投放2388萬元。上線鄉村治理場景,貸款推薦系統實現55個縣區入駐,系統推薦貸款1.1億元。上線智慧招投場景,金鄉縣,巨野縣、單縣已入駐平臺,單縣完成全省農行系統首筆撮合交易,成功實現場景破題。聯動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農銀金科公司,共同研發自主知識產權“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9月份在濱州鄒平上線試點,打造了系統內創新實驗室示范項目。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傾斜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將山東分行確定為“三農主力行”,并在考核、授權、信貸規模、資源配置等方面出臺了一攬子差異化支持政策。今年以來,該行不斷強化優化頂層設計,先后制定了《全力做好2022年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支持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022年工作計劃》、《做好2022年“三農”金融產品創新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明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目標、重點措施,激發各級行服務“三農”的內生動力。
構建新型政銀合作機制。全面推動省分行與省農業農村廳、水利廳、文旅廳、科技廳、省農擔公司等17家涉農單位及臨沂、菏澤等12個地市戰略合作落地實施,通過共建項目庫、共推新產品,累計入庫項目1810個,介入支持鄉村建設等重點項目310個,新增貸款投放390億元。在全省金融系統首創干部雙向交流掛職,近4年累計選派356名優秀黨員干部到縣(市、區)鄉鎮掛職,在服務“三農”等方面發揮了“先鋒隊”作用。
傾斜政策資源。圍繞“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按照增速高于全行的原則,單獨配置涉農貸款、“三農”貸款、精準幫扶貸款規模等,及時足額滿足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各項需求。對“農銀e貸”、精準幫扶貸款、省鄉村振興幫扶縣實施經濟資本優惠。出臺支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專項信貸政策,將“三農”及精準幫扶信貸業務納入優先審查審批綠色通道,實施“一次補充+限時辦結”,提高服務效率。
農行山東分行領導表示,我們將順應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布局,圍繞黃河戰略走在前、沂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濰坊“三個模式”創新提升等重點領域,將積極探索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特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努力打造“業務大行、質量強行、形象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