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12月15日,隨著滿載8780噸電煤的列車抵港,山東港口日照港年度鐵路貨物拖運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鐵路第一位。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近3年來,日照港年度拖運量始終保持每年增長千萬噸,逆市上揚,底氣何在?“山東港口的一體化改革釋放出了巨大紅利,借助山東港口平臺,日照港與鐵路部門合作更加密切,建成全國沿海港口首個路港集疏運指揮中心,實現日照站、港口鐵路、裝卸單位三方合署辦公,生產組織綜合效率提升8%。”山東港口日照港鐵運公司生產業務室副主任陳林介紹說。

瓦日鐵路集港量同比增長13.7%
1-11月份,日照港鐵路日均裝車同比增長16.2%,海鐵聯運同比增長26%。陳林介紹,為充分發揮瓦日、新菏兗日兩條千公里干線鐵路直通港區優勢,打造“一港、兩站、南北雙進雙出”運輸大格局,日照港瓦日鐵路集港量同比增長13.7%。此外,首創全國沿海港口無人機車自動駕駛技術,引進全國沿海港口首臺HXN3B型大功率內燃機車,實現鐵路日拖運量突破38萬噸,月拖運量突破1000萬噸,生產作業屢創新高。
國務院辦公廳12月15日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統籌沿海港口綜合利用,提升大型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提高碼頭現代化專業化規模化水平,加快推進鐵水聯運銜接場站改造,提高港口鐵路專用線集疏網絡效能,優化作業流程。”
日照港集發公司市場開發部副經理李卿介紹,“我們建立了中歐班列營銷服務專班,統籌船舶、鐵路、公路等資源,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創新中歐班列貨物‘船邊直提’作業模式,開展以中歐班列為紐帶的多式聯運業務。”
推動“公轉鐵”“散改集”,日照港大力發展以敞頂箱運輸、海鐵聯運為主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截至目前,已開通國際班列5條,完成煤炭拖運量同比增長13.3%,糧食拖運量同比增長39.6%。
作為港口大省和鐵路大省,山東海鐵聯運展現出保物流暢通的大優勢。來自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全省貨運物流主要指標持續向好,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分別高于全國2.5個、7.3個百分點,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躍居全國第1位。新開國際航空貨運航線11條,新增美國、非洲、澳洲等22條國際航線,海運集裝箱航線數量穩居北方港口首位。
綠色智慧示范前行
智慧港口應用場景極廣,很好地克服了傳統港口勞動力成本高昂、勞動強度大、人力短缺等痛點,其智能識別、自動駕駛、智能裝卸、智能監控等應用領域成為港口未來的新發展方向。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日照港建設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

日照港如何落地智慧綠色示范?
日照港鐵運公司設備技術室副主任盧翔超介紹,“智慧鐵運是大勢所趨,我們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持續開展火車拖運與接卸核心技術攻關,以自主創新賦能鐵路貨運提質增效。”
港口發展到哪,日照港的鐵路就延伸到哪,實現了從“最后一公里”到“通達千萬里”。例如,隨著“東煤南移”“北集南散”功能的調整,日照港將大宗散貨作業逐步調整到距離城區10公里外的石臼港區南區,將石臼港區東、北、西作業區逐步調整為以集裝箱為主、兼顧支持系統和專業化散糧、木片等潔凈貨物作業區,實現了全國散貨系統流程化智能化。
盧翔超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日照港領先全國沿海港口,歷時10個月,機車自動駕駛順利試驗并成功投入運行,自動駕駛能夠貼合港口作業實際,“模擬最優秀的機車司機駕駛習慣,分析出最優駕駛曲線,行駛更科學、更經濟。”
綠色智慧港口的實踐,激活港口鐵路拖運的“強動能”:日照港首創“自動裝車系統+電牽智慧”國內智能化電動火車聯合裝車樓作業模式,裝車效率提高2.75倍;創新皮帶機CST可控啟動傳輸系統,貨物運輸高效順暢;自主研發翻車機自動摘勾機器人,摘鉤效率提升12%;優化升級南區翻車機萬噸列重車對位“牽引+推送”作業模式,取空作業效率提升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