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見習記者 高夢迪
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近年來,山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新舊動能轉換積厚成勢,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動力,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痹11月6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企業論壇報告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在《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報告》中發布了山東綠色低碳“家底”及前景展望。他表示,山東將積極探索有利于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山東路徑,為全國作出示范。
率先探索雙碳新模式
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率先實現零碳有利于在未來的競爭中經得起優勝劣汰的考驗;另一方面,零碳蘊含深刻的社會價值,對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大有助益。
“國舜集團經過多年研發攻關,投資10億元打造了占地220余畝的工業化鋼結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零碳示范園區!苯衲8月,國舜集團董事長孫德山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園區建成后將成為城市與工業、城市與生態、城市與農業、城市與生活相融合的打卡地,成為國家零碳園區樣板。

“面對污染攻堅,企業需要真正從擺樣子到有效和穩定,再到高效和協同,這些都需要技術創新。”孫德山表示,國舜集團率先采用了BOO的商業模式,以“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理念,從投資、建設到運營,實現了系統服務,真正讓零碳概念深入行業和產業。
同樣在今年8月,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創辦的首個“雙碳”金融文化館落地開放。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作為國內綠色金融的領先者,興業銀行早在2006年便引進戰投國際金融公司。十多年來,從節能減排貸款、碳金融、排污權金融、低碳主題信用卡,到率先承諾采納赤道原則、設立專營機構,再到建立集團化、多層次、綜合性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興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始終走在前列。
“‘雙碳’戰略下,興業銀行青島分行依托總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先發優勢和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在碳金融、海洋經濟等領域先后落地全國首單藍色債券、全國首單濕地碳匯貸等多筆業務!痹撠撠熑吮硎,截至2022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已累計為青島近千戶企業提供綠色融資超280億元,綠色金融的示范引領作用成效顯著。
自“雙碳”目標提出之后,山東金融業加速補短板、搶機遇,發力碳金融,已有多個“碳中和”債券、碳保險、碳貸款等碳金融產品相繼落地。據了解,山東首批碳金融重點項目庫今年3月發布,共涵蓋420個項目,總投資超2500億元,涉及融資需求1500億元。截至目前,金融機構已與420個項目全部對接,已有近70個項目獲得授信支持超500億元。
碳市場將納入更廣范圍
雙碳目標下的綠色低碳發展最大的推動工具是碳交易。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首個履約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結束。首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履約完成率達99.5%。在市場交易方面,全國碳市場初期平穩有序開展交易,初步發揮了碳定價的作用。伴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在濟南同步啟動。
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的輻射范圍、功能定位十分廣泛。全國碳交易綜合性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低碳技術及成果轉化……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總經理鄭靜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該中心可以提供城市達峰的規劃、實施路徑與解決方案,以專業的碳技術推動城市碳發展。
“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交易率較低,是由于進入碳市場的只有電力一個行業。只有較多行業進入,才能增加減排企業成本間的差異,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鄙綎|維爾嘉禾新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顧銘海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關于做好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生態環境部正在研究制定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的配額分配方案。下一步,山東應積極按照方案,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推動“雙碳”工作高效高質發展。
總體看,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有效發揮了碳定價功能。但相比國際上成熟的市場環境,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尚在起步階段。
一位綠色金融業從業者認為,目前金融機構尚不可直接參與碳市場交易,并且碳期貨等碳金融衍生品還尚未推出,金融機構碳金融產品創新的方式比較有限,這些問題將在下一步得到改善,尤其是各高污染行業將逐步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綠色制造提速普及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2022年,明水經開區新建企業環評率達100%,園區綠化覆蓋率達40%;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達到96%,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據介紹,明水經開區已建成了中國重汽濟南動力等一批循環經濟企業和圣泉集團、安莉芳、伊萊特等一批綠色工廠。

“對于中國重汽而言,在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能源資源和環境排放壓力下,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現園區綠色轉型升級,有利于提升園區整體的環境,有利于促進使用清潔能源,并實現余熱余壓的綜合利用!敝袊仄瘓F率先意識到了綠色轉型發展的必要性,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綠色轉型升級是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汽車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山東省高度重視制造業綠色發展,出臺了《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截至目前,山東省列入工信部綠色制造名單的項目有567個,其中綠色工廠223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聚焦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重點內容,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制造,山東發力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綠色制造體系評價地方標準。
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明水經開區成為黃河流域產業轉型及山東省內的先行者并非偶然。坐落于濟南章丘的明水經開區,東連淄博、南依泰山、北臨黃河,是黃河下游流域沿黃工業園區之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問題較為突出,保護黃河流域生態已是沿黃地區多年來的普遍共識。
山東大學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余東華表示,在眾多舉措中,推動產業生態化轉型被認為是保護和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在黃河流域,綠色工廠、工業園區將更加普遍。12月12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水平要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和布局要更加合理;要在黃河流域創建60家節水標桿企業、30家節水標桿園區,遴選20家水效領跑者企業、10家水效領跑者園區。
數字化迭代提升
進入2021年以后,隨著經濟復蘇進程持續進行,旅游、餐飲、交通業等行業逐步復蘇。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數字化消費行為的轉變已經深入人心,住宿餐飲、旅游等傳統線下場景產業將更積極地運用數字科技,走線上線下融合化、綠色化的發展之路,實現相應資源要素、產業鏈的優化調整與迭代提升。
12月21日,經濟導報記者連線采訪山東產研院數字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博正戰略研究院學術院長許余潔,他認為,數字化有望進一步助力產業形態重構,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新形勢下,數字化開始助力傳統產業實現相應資源要素、產業鏈的優化調整與迭代提升,推動產業形態重構,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為加快經濟復蘇和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提供了一種優化可能。
整體來看,近年來,山東省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走強,特別是在軟件業務、工業互聯網平臺、電子信息制造業、大數據產業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2022年山東16市數字經濟發展活躍度指數榜單中,威海數字產業集聚度排到了第3位,僅次于濟南和青島。據了解,威海電子信息產業已形成高端打印及掃描設備、高端電子元器件、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四大板塊,擁有相關企業543家。威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年均增速為17%,產業集群集聚度高達92%,集聚了美國惠普、美國捷普、臺灣富士康、聯想圖像等6家世界500強企業及9家過億美元的全球打印機頂尖整機和配套企業,集聚了120多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到2025年,世界上每3臺打印機,將有1臺出自威海。威海將成為“全球打印機之都”,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用數字化推動產業升級,形成產業集聚和迭代,山東打造全國數字產業創新發展集聚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山東省突出之處在于產業集聚。目前,省內已經形成了若干具有產業特色的集聚地。”許余潔建議,下一步山東可重點打造四大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第一,以濟南為引領,打造山東軟件產業集群;第二,以青島和煙臺為引領,打造山東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第三,以煙臺和濰坊為引領,打造山東數字農業產業集群;第四,以威海為引領,打造山東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從而助力山東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數字化轉型,可有效整合產業鏈供應鏈,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創新聯合體、“點”“鏈”“群”相融合的產業集群、全鏈條和全流程的數字化生態圈,實現全鏈綠色化和低碳化,為未來綠色低碳生態圈、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重視碳達峰時間點和峰值研究
山東省智庫決策咨詢專家、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周勇長期從事低碳發展研究,12月21日,他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平衡這兩個目標對經濟增速的不同影響或要求,他認為,2029年將是碳達峰的合理時間點,這種選擇有助于中國負重跳過中等收入陷阱!吧綎|省產業結構和全國類似,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同步達峰。而山東省2035年實現強省目標對應的人均收入水平,肯定高于全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時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山東省需要更高的經濟增速,這意味碳達峰時間點有可能更靠后,或必須采取更積極有效的保持一定速度的綠色低碳戰略!敝苡陆ㄗh,山東省需進一步理清思路,與全國同步于2029年實現碳達峰,并確保經濟增速高于全國水平。
周勇認為,針對2029年這個時間節點,第一應從未來發展權的角度,評估和反思能源環境政策措施執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尤其應避免類似直接給企業下達各類能源環境控制指標的過度行政手段,對經濟發展造成不應有的巨大損害。應更多地使用市場手段,如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用水權交易等措施。第二,應根據省情特點爭取國家給與更寬松的能源環境類控制指標,最大程度減少其對山東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周勇舉例說,針對2021年出現運動式減碳和20多個省市大面積“拉閘限電”,國家發改委及時修改了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一年一考核”的“新措施”,恢復為5年規劃期末考核,還要留有彈性?梢,國家指標的下達,也是遵循實事求是和不斷完善原則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山東搶抓政策機遇,為山東省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目前,山東共批準建設資源環境、生態修復等方向省級重點實驗室21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5家;支持財政資金1.08億元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山東省科學技術廳社會發展科技處處長李連文表示,圍繞著鋼鐵、煤炭、化工以及紡織等行業,布局實施一批碳中和碳達峰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科技創新示范工程,把多年來凝練和推廣實施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山東進行推廣應用。
周勇表示,根據歷史經驗,山東需要防止脫離省情特點的過度行政手段,務必防止提出或延續一些不合理措施造成的事實上的過早碳達峰時間點,以及低于正常水平的峰值。同時,也必須清楚知道自身應該何時達峰,并保持合理的峰值,尋出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更優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