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近期,有關“濱州理工大學建成后,魏橋創業集團(下稱‘魏橋’)每年將向學校捐贈5億元,持續20年投入資金100億元”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
“企業對高校的捐贈,在國際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山東財經大學教授陳華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也寄希望于未來他們捐贈的大學能給他們提供一些智力支持,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
顯然,魏橋對高校的捐贈,有其內在邏輯,這也是企業對產業創新、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的渴求。
“持續20年投入資金100億”
日前,濱州當地媒體對外釋放出了魏橋擬向濱州理工大學捐贈的信息。《濱州日報》在7月12日刊發的《濱州:爭當中國“產學研”創新“試驗田”》一文中寫道,“位于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的濱州理工大學,也將依托中科系專家師資而建。張波表示,大學建成之后,魏橋每年將向學校捐贈5億元,持續20年投入資金100億元,以助力這所產學研聯動大學的成長。”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魏橋的官方公眾號“魏橋創業”轉發了這篇文章。
對于捐贈的消息,經濟導報記者近日致電魏橋集團,其工作人員告知了媒體宣傳相關負責人的電話,記者多次撥打該電話,均無人接聽。
梳理公開信息可以看到,濱州理工大學目前正在籌建中,其籌建主體就是魏橋國科研究院。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魏橋國科研究院于今年年初召開的2022年度開年大會中透露的信息顯示,2022年,魏橋國科的首要目標是組建一支全職隊伍、搭建并完善科教平臺,進一步推動濱州理工大學的籌建工作,全力建設科創生態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魏橋國科研究院是魏橋與“中科系”產學研合作的重要一環。2019年8月,魏橋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濱州共建魏橋國科研究院。
近年來,魏橋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可謂頻頻“牽手”。在今年6月采訪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期間,經濟導報記者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現場參加了“跨國公司推介濱州專場”,這場活動的主角就包括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及魏橋集團等。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當時在致辭時表示,從2019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濱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大學與魏橋開展戰略合作,致力于實現科教資源與企業創新發展實際需求的有機結合,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引導高端創新資源聚集。
在上述“跨國公司推介濱州專場”,經濟導報記者還注意到,濱州市委主要負責人作主旨演講時,分享了濱州的“八個與眾不同”,其中就包括科創生態的與眾不同,他強調,魏橋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合作,被譽為實業家、科學家、教育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的典范。
當時的演講還釋放出一個信息:“濱州理工大學即將開始招生”。
已捐贈多所高校
“濱州這幾年有些民營企業發展得挺好,也需要一所好的大學的支撐。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籌建濱州理工大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上地方的支持,這個理念是挺好的。”陳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對當下的魏橋來說,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是其提升科技創新競爭力的一大機遇。這家位于魯北平原南端的企業,是一家擁有12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
2019年5月,魏橋創始人張士平逝世。此后,魏橋的第二代“掌門人”——張士平的兒子張波,帶領魏橋開啟了新一輪的發展。
這些年,魏橋“大手筆”引入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創新載體,“士平公益基金會”也將教育作為了主要切入點。
比如,2021年8月,士平公益基金會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大學魏橋國科校長獎教金”捐贈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2021年11月,張波代表士平公益基金會向母校武漢大學捐贈1000萬元,設立“武漢大學恩施市鄉村振興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士平公益基金會的這些捐助,也與魏橋實施輕量化戰略、加快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發展之路相契合。
2021年6月,魏橋與中南大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于學科鏈與產業鏈的高度契合,雙方將深化鋁冶煉和鋁加工技術領域合作;當年11月,魏橋與中南大學簽署三個科研項目合作意向書,通過士平公益基金會向中南大學捐資設立中南大學魏橋獎教金,將以每年500萬元的捐贈額連續捐贈4年。
2021年10月,東華大學魏橋教研創新基金捐贈儀式舉行,士平公益基金會向東華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設立“東華大學魏橋教研創新基金”。基金中的一千萬元,用于支持東華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其余資金用于開展魏橋教研創新項目,支持東華大學提升紡織新材料領域科研創新能力等。
“大家都知道,以前那種低層次的、靠規模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頭了,未來的發展肯定要科技創新。”陳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魏橋未來肯定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轉型升級需要大學提供智力支持,大學的發展也需要資金,所以,企業掙了錢之后,這也是其承擔社會責任、回報社會的出口。這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