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具有“硬科技”實力的科創板魯股,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如何?截至2022年8月31日,山東1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已悉數披露2022年半年報。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獲悉,這19只科創板魯股上半年共實現營業總收入126.22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創收6.64億元。
此外,上述19家企業中,有15家實現營收正增長,榮昌生物更是以1033.35%的高增長率傲視群雄;10家企業實現凈利潤正增長,高測股份以224.39%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高居榜首;智洋創新、榮昌生物等企業創利能力略有下滑,天岳先進、山大地緯以及科匯股份等利潤下滑較為顯著且出現了虧損現象。
榮昌生物上半年虧損4.89億元
山東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積極踐行者,正不遺余力搶占科技高地。在科創板這一“分賽場”,青島和濟南正“雙核”突進。
目前,山東省1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共分布在7個城市,其中,濟南市與青島市的科創板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6家和5家,占山東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57.89%。濟南的6家企業為華熙生物、科興制藥、山大地緯、蘭劍智能、恒譽環保、天岳先進,青島的5家企業為海爾生物、高測股份、海泰新光、青達環保、云路股份。

今年上半年,高測股份實現營收13.35億元,同比增長124.16%;凈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224.39%。“亮眼”半年報之后,高測股份隨后發布新的定增預案,擬向實控人、公司董事長張頊定增募資不超1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貸款。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張頊目前持股比例為25.48%。隨著高測股份的高速發展,張頊身價“水漲船高”。2021年10月27日,張頊以23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1年胡潤百富榜》第2558位。以目前高測股份超過200億元的市值計算,張頊“身價”已超50億元。
“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給公司發展壯大帶來了極大的助力。”對于科創板帶來的收獲,高測股份有關人士坦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后,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展,企業的信譽及資信能力進一步提升。
和高測股份相比,實現了1033.35%的營收高增長率、上市時間不足半年的榮昌生物,業績似有“變臉”之嫌。據財報,榮昌生物上半年營收約3.50億元,同比增長1033.35%;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9億元,同比下滑10.15%。
要知道,來自煙臺的榮昌生物,剛剛在A股上市不久——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在科創板上市。其在A股上市后披露的2021財年年報顯示,當年度公司營收和凈利雙雙大增:實現營業收入14.26億元,同比增長46753.31%;凈利潤2.76億元,同比增長139.59%。如今,榮昌生物在A股上市時間不足半年,卻交出了一份虧損4.89億元的半年報。
作為備受期待的創新藥“寵兒”,榮昌生物并非第一次闖入資本市場。早在2020年11月,榮昌生物就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52.10港元/股,總募資額達39.87億港元(約5.9億美元),并憑此創下了2020年全球生物醫藥IPO募資最高紀錄。時隔一年多,榮昌生物這匹“黑馬”再次成功登陸科創板,從而實現了“A+H”兩地上市。
海爾生物營收延續高增長態勢
日前榮登“2021年度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價值500強”榜單的海爾生物,扎根生物經濟賽道,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等領域。在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疊加的背景下,公司業績延續一季度以來的高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68億元,同比增長36.63%;還原本期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和上年同期確認的聯營企業Mesa的持有期收益和處置收益及股權激勵費用后,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6.89%。
得益于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雙翼驅動,海爾生物上半年營收繼續高增長,并連續10個季度增速維持在30%以上。海爾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堅定以用戶為中心的場景生態戰略,積極拓展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數字場景解決方案,公司戰略升級效應持續放大,物聯網方案業務及傳統業務也保持高增長。
事實上,場景方案模式正成為海爾生物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從半年報來看,除了不斷擴大核心業務的領先優勢外,海爾生物更是通過聚焦方案豐富化、用戶多樣化、業務全球化,把握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數字場景升級趨勢,加速推進業務版圖拓展。
作為科創板首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的公司,位于濟南的*ST恒譽披露了被ST后的首份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93.90萬元,同比增長98.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8.16萬元,同比增長32.63%。值得注意的是,*ST恒譽在上半年的營業成本約為4316萬元,同比增長117.3%,比營業收入的增速高出了一截。對此,*ST恒譽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上半年營收的增長是受到了期初在手訂單和新簽訂單增長等因素影響,而營業成本的上升主要系本期項目執行金額增加所致。”
盡管*ST恒譽上半年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但今年以來公司過得并不如意。
今年4月28日,恒譽環保正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恒譽”,這也是科創板首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7月份,公司又因信披不完整、募資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連收兩個監管函件。此外,從上半年來看,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指標都呈現出了上升趨勢。
威高骨科業績增速“急剎車”
在上述19只科創板魯股中,有10家企業在上半年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0家企業中,有個別企業的業績增速出現“急剎車”現象。
比如,威高骨科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0.90%。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獲悉,在2014年至2022年報告期內,威高骨科營業收入有6年增速在10%以上。
此外,今年上半年,威高骨科實現凈利潤3.98億元,同比增長7.81%。而在2018年至2021年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幅分別為59.99%、36.17%、26.43%和23.62%。本次凈利潤增幅,較之以往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略低于預期的中報,在其今年的一季度財報中已見端倪: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3.40億元,同比下降19.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788萬元,同比下降11.99%。對于一季度營收下滑及上半年營收增速放緩的原因,威高骨科表示,一方面,高值耗材集采影響初現;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當地產品供應。面對集采降價,威高骨科表示,傳統產品利潤空間被壓縮,公司要結合市場、技術發展趨勢和臨床反饋,在新材料、新領域、新技術不斷探索布局,逐步完善骨科上下游產業布局,開辟骨科新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奧福環保是德州地區唯一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02億元,同比下降42.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6.35萬元,同比下降89.99%。公司本期業績大幅下滑,主要由于商用車市場表現低迷且公司蜂窩陶瓷載體產品主要應用于商用車尤其是重型商用車后處理系統所致。“考慮到當前社會經濟環境比較復雜,如未來商用車市場受到宏觀經濟波動或相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導致行業景氣度持續下降或復蘇緩慢,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奧福環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