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瓊
9月14日下午,濱州市濱城區召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系列(居住環境)新聞發布會。濱州市生態環境局濱城分局黨支部書記、局長盧明俠介紹,近年來,濱城區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力度,全力以赴破解生態環境治理痛點、難點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與需求,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提升。

狠抓大氣污染精準防治,“濱城藍”底色更濃
2021-2022年秋冬季期間,在“2+26”通道城市中,濱州是唯一未出現重污染天氣的城市。2022年上半年,濱城區綜合指數4.61,同比改善11%。其中,PM2.5、PM10、SO2、NO2、CO四項指標均實現兩位數改善;二氧化氮2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3.5%,改善最為明顯;二氧化硫1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1%,改善幅度最小;優良天數119天,同比增加3天。為持續優化轄區環境空氣質量,對涉氣重點企業加密檢查頻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共開展專項巡查20余次,發現問題80余個,完成整改65個,剩余問題全部按時序推進;組織夜查45次,出動執法人員120余人次。充分發揮各鄉鎮(街道)揚塵治理辦公室作用,利用“機械+人工”雙結合方式對主次干道進行全覆蓋“沖、洗、灑、掃”清掃作業,全力細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長效化管理更加規范。對信訪投訴重點區域加強巡查,對異味源頭精準溯源,多措并舉,共召開異味問題約談會6次,約談企業12家,切實減少了異味擾民現象發生。
狠抓水環境科學治理,“水長清”成效顯現
2022年上半年,濱城區水質指數同比改善21.8%;6個市控及以上斷面水體達標率100%;地下水檢測合格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致力提升生態工業,聚力打造沿黃生態旅游業,濱城區獲評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共計完成全區265個村居農村生活污水和10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實施精準溯源管理,建立了1291個入河排污口精細化管理臺賬,嚴厲打擊非法排污現象,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守護全區碧水清流。加強污水處理廠污水管控,持續推進北城污水處理廠Ⅳ類水提標改造工程,強化水環境精準監測,對涉水企業在線監測數據進行日統計、日分析,確保穩定達標,8月份以來,共出動人員200余人次,人工采樣103個,出具分析報告36份。
盧明俠表示,針對水環境治理問題,濱州市生態環境局濱城分局多措并舉,主動作為,常抓不懈,全力讓濱城水更清。嚴格依法辦理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等手續,嚴守“許可關”。全面加強入河排污口監測檢查,堅持實施日分析、周報告制度,緊盯溢流問題,精準施策、快速反應,確保河流斷面質量長期向好。加強入河排污口的調查分析,不斷完善入河排污口臺賬,同步開展污染溯源,對排查發現的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行為,法依規嚴肅查處,形成持續高壓震懾。不斷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全力配合推進雨污分流改造進度,突出源頭治污,科學施策,從根源入手,全力以赴保障主城區主要河道水質達標。2021年濱城區水環境治理改善幅度列全市第1位,2022年1-7月份,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19.87%,轄區水環境治理改善成效尤為顯著。
狠抓環境風險管控,“零風險”更加穩固
濱城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網格化治理,深度融合、主動運用全區基層社會治理成果,及時發現、快速處置非法存儲、傾倒、填埋固廢行為。落實危險廢物全流程監管一系列制度,力量前置、關口遷移,實現危廢處置閉環管理,確保生態環境安全。今年以來全區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實現重點監管單位自行監測率100%、隱患整改率100%;共處置醫療廢物2068.85噸,安全處置率100%;使用危廢省內轉移聯單2626份,轉移量4.63萬噸確保了危險廢物正常產出、及時處置、可控安全。深入抓好秸稈禁燒工作,今年以來,全區秸稈禁燒高空瞭望平臺在原有建設基礎上,補點建設20處高空瞭望報警點,全面形成了覆蓋全區的52處重點位置的報警平臺,均已全部實現聯網監管,切實保障火情高效預警,確保及時處置。編制實施《濱城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全區企業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監管,消除環境風險隱患,全區192家規模以上企業應急預案均已備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