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直接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作為傳統種業強鎮,近年來,寧陽泗店鎮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從加強本土育種人才培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抓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新品種選育和推廣等方面入手,不斷發展壯大制種產業。 既育“土專家” 也引“洋人才” 近年來,泗店鎮把人才引進與培養當成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在保護本地育種人才的基礎上,不斷引進制種育種人才,積極推進鄉村人才建設,先后涌現出高國華、黨思衛、張繼超、劉維勝等本土農業人才,被寧陽縣納入人才振興“雙百雙千”計劃庫。 寧陽蔬春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國華是個地地道道的“土專家”,從事黃瓜育種行業已有30多年,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對于各個品種的優點、特性,如數家珍。兒子高文彬,自新西蘭留學回國后,也加入了育種行列,是名副其實的“洋人才”。他的回歸帶來的是現代化育種思路與科學的育種技術。作為一名“土專家”,高國華并沒有墨守成規,憑借他的豐富經驗,加上兒子現代化的育種方式,一個個品質優良的新品種不斷涌現。培育出的蔬春密刺黃瓜、寶優密刺黃瓜等品種被評為“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金鑫棚冠榮獲2019年山東省種業博覽會優秀新品種獎,強雌品種青瓜2號在2021年浙江種業博覽會獲得專家推薦品種。 技術推廣“授人以漁” 為持續擴大“寧陽種子”品牌效應,不斷完善泗店鎮農業制種特色產業體系。泗店鎮通過示范認定、項目跟蹤服務等措施,積極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推動建立龍頭企業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鎮域內現有種子繁育經營主體20家,8家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8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99個。通過實施農業產業融合,引導龍頭企業及產業化聯合體積極參與項目建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抱團發展。經過多年的土地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以蔬春種業為龍頭的黃瓜良種研發繁育及示范推廣基地、以富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中心的山藥種苗繁育基地、1100畝優質大豆豆種繁育基地等三大種子繁育基地。 富勤山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家庭農場+散戶”的發展模式,擁有3個家庭農場,流轉5個村土地1730畝。薛村、南王等村通過將集體自有土地入股、提供農田水利服務等,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36萬元。10余戶種植大戶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發展山藥種苗種植。蔬春種業與紙坊村合作建立“聯春高端制種智慧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村企簽訂購銷合同,由企業提供種苗,再利用村集體制種大棚進行規模化栽植,訂單式發展黃瓜制種。村集體每年增收20余萬元,解決就業50多人,帶動了周邊制種業的發展。 科技賦能種子 裝上“中國芯” 泗店鎮充分發揮政府紐帶作用,加大各經營主體與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不斷更新蔬菜制種繁育品種。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訓力度。近兩年累計舉辦各類培訓、咨詢活動12次,組織2600余人次參加上級農業技術示范培訓。積極推廣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運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等先進技術已在泗店鎮農業領域全面鋪開。 近年來,泗店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大豆育種大戶合作,廣泛宣傳大豆種植優勢、機收機種等利好政策,許多種豆大戶也積極響應,引進高蛋白大豆品種,統一采購生產資料、統一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種植、噴藥、施肥、收割,全流程實現機械化作業,良種種植的推廣給大豆裝上“中國芯”,讓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中國糧,促進了當地種業振興。 種業是農業產業鏈上的重要戰略環節,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線”。下一步,泗店鎮將務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通過培育和招引雙管齊下,不斷做大做強制種產業,筑牢產業根基,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潘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