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劉慎平
臨沂市是農產品種植大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全市農產品實現跨越式轉型擁有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為了打造臨沂農產品權威品牌、引導全市農產品行業健康發展,臨沂市成立了農產品行業協會。 臨沂農產品行業協會成立以來,把引進國內外優質肥料和優良品種當作工作重之重,現已初見成效。 臨沂農產品行業協會會長李兆國表示,要把土壤當做農產品種植的“母親”,只有先調理好土壤,農作物生長期間才能夠更好地吸收其中的養分,種植戶才能種出更好的農產品。協會雖然成立時間僅半年多,但在臨沂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先后引進了美國“海倫娜模式”水肥體系、日本“有機農業模式”和中國“量子水肥”體系。由此,種植戶擺脫了困擾他們多年的板結、有機性下降、菌落失調、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土壤問題。同時,使用水肥體系也大量減少了農藥殘留,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在引進優良品種方面,李兆國說,協會聯合多方力量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合作,成立了中日合作現代綠色生態農業基地。通過專業知識培訓、現場指導,以及對不同區域、不同土質、不同農產品進行對比實驗,根據人們不同區域需求,進行針對性選種。 此前,協會引進了有機南瓜等品種,并進行小規模實驗。其中,鮮食甜雜交水果玉米品種——圣甜白珠脫穎而出,不僅品質好、味道佳、色澤鮮亮、顆粒排列整齊,而且成熟后去皮的果粒棒子可達300克、25厘米長。總產量相對于普通品種可提高30%,畝產效益從原來約3000元增長到9000元左右,生產周期也從原來約100天縮短到75天左右。 “引進優肥良種的過程中,也存在試驗失敗的可能。無論是時間還是資金,個體種植戶可能無法承擔這些成本,但抱團發展的協會則可以。”談及協會成立的初衷,李兆國說。對于引進的優肥良種,協會先進行多次試驗,成功后再由種植戶小范圍使用,在確保安全及效益的前提下,再大范圍推廣。 農業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的基礎產業。下一步,臨沂農產品行業協會將繼續立足農業生產根本,為種植戶們引進更多優良品質、先進種植技術。發展共享農業,實現種植方法、耕種經驗、閑置資源的共享;合理整合并利用各方面資源,進一步引入農業生產先進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提高種植戶收入,為臨沂市鄉村振興工作貢獻應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