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度省對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濟寧市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圖為曲阜尼山魯源新村。 |
鄒城大束示范區、金鄉魚山示范區、泗水龍灣湖示范區3個示范片區入選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入選數量居全省首位 近年來,濟寧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2021年度省對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濟寧市取得歷史最好成績。鄒城大束示范區、金鄉魚山示范區、泗水龍灣湖示范區3個示范片區入選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入選數量居全省首位。 加快構建現代鄉村 產業體系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黨政同責共抓“米袋子”,2021年全市實現面積、總產“雙增”。濟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稱號。2022年“三夏”生產,521萬畝夏糧豐產豐收,呈現單產、總產、面積“三增”的良好態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47.2萬畝,新啟動87萬畝建設任務,建成后全市耕地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 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全市共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并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3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地市;金鄉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至此農業農村部提出的“五區一園”發展平臺已全部落戶金鄉。兗州、嘉祥、汶上獲批國家制種大縣,數量居全省第一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28家,發展農民合作社2萬個、家庭農場3.3萬個,其中市級以上示范社600個、示范場280家。創新金融支農模式,優選156名金融掛職副鎮長,有效解決金融助農“最后一公里”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按揭農業”項目57個,累計完成投資26.2億元。 創新人才“引、育、用”機制 多渠道引進鄉村人才。積極推廣“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目前,已在全市11個縣市區全面推開,累計設立鄉村振興工作站25家、招募合伙人510名,落地項目460個、吸納就業3.2萬余人,帶動農民增收6億元以上。 多層次培育鄉村人才。與清華大學共建鄉村振興工作站2個,成為全國第二家“一市雙站”城市。選樹“村村都有好青年”13237人、“濟寧基層名醫”25人、“農技標兵”200人。積極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和高素質農民培訓,其中培訓復合型農業人才7950人、新型職業女農民1.5萬人、高素質農民2.6萬人。 多元化使用鄉村人才。推廣基層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16087名鄉鎮基層專業技術人員享受“直評”政策、5863人“直聘”至副高級以上崗位,指導264人成功取得新型職業農民職稱。 多舉措服務鄉村人才。建設鄉村教師周轉宿舍5299套。市級每年列支3000萬元獎補資金,啟動實施濟寧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攻堅計劃。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魯青基準貸等優惠政策,全市共發放貸款4.7億元、惠及1727人。 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共改造農村廁所109萬戶、占全省改廁量的1/10。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達到無害化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累計創建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800個,連續五年省對市考核居全省第一位。打造“美麗庭院”24.7萬戶,建成率35.4%,承辦全省“美麗庭院”創建工作現場觀摩會,典型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山東省優秀工作案例。 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探索“特許經營+城鄉一體”農村污水治理模式,開展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公路累計通車里程超過1.94萬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達100%。累計完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99.6萬戶。全面建立“一個部門主管+一個企業運行管護”農村飲水運營模式,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規模化供水率達到95%。 強化農業綠色發展和生態修復。47.4萬畝治理任務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開展養殖專業戶糞污處理設施配建,全市6855個養殖專業戶基本完成配建任務,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3%、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 (丁永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