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制造業是經濟大省山東的根基,是托起全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盤”。8月底,2022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上,“2022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濟南宣言”擲地有聲,5個新材料新制造方面的重磅項目簽約,其中,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東華大學、濱州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三方簽訂紡織新材料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位列其中。
制造業大市鄒平,既是濱州的亮眼縣域名片,還是山東裝備制造業的“地標”。近日,經濟導報記者走進鄒平,跟隨“聚焦九大工程 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 獻禮二十大”行進式主題采訪活動的腳步,實地感受鄒平制造業的“含新量”。
智“芯”填補行業空白
“雙碳”之下,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一路馳騁。國家能源局數據統計,今年1-7月,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34351萬千瓦,同比增長26.7%;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773萬千瓦,同比增加1979萬千瓦。
光伏行業產業鏈條上,硅礦石、硅料原料端行情走高,中游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等價格上漲,下游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穩增。在鄒平,有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山東省重大產業項目——年產32萬噸光伏發電系統鋁合金材料項目,將有望直接降低光伏行業成本。
鄒平鋁產業的資源優勢,吸引了太陽能光伏組件鋁邊框生產制造商——禮德集團與魏橋創業集團、創新集團的這次合作,三方共同發起成立了山東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運營副總石勝利介紹,“我們是行業內首家打通鋁加工上下游全產業鏈的企業(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棒-擠壓-陽極氧化-深加工)。”

(山東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一角)
采訪獲悉,目前全球前5名的光伏組件廠,有4個是禮德集團的下游客戶。禮德新能源依托魏橋創業集團、創新集團在鋁水鋁棒資源、電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制造成本較同行業下降15%-20%。
項目總投資達20.28億元,已完成投資6.08億元,設備包含48條擠壓線、4條立式氧化線、80套全自動邊框深加工線、整廠全自動物流體系,可年產太陽能邊框長尺型材32萬噸,成品邊框1.2億套,全年供貨量換算達50兆瓦。
“‘十四五’期間,原材料綠色鋁占比來看,2022年為50%,到2025年達到100%。”石勝利說,不同于目前光伏組件傳統的生產方式,項目加載智“芯”,走一條綠色低碳路,通過推行“園區綠色化、設備智能化、產品升級化、物流自動化、信息管理化的綠色智造管理理念,將發展成為太陽能邊框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填補行業空白。
紡織工廠“綠”行未來
全國紡織看山東。全國棉紡織行業營業收入百強中,魏橋紡織等23家山東企業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可以說,鄒平的一根紡線,牽動著山東乃至全國紡織產業的矩陣。
今天,鄒平的這一根紡線,承載了與以往不同的使命。比如,一臺印染機器像“噴墨式打印機”一樣,高精準噴頭在白色的布上穿梭,客戶個性化定制的花色就牢牢地印在了布匹上。山東魏橋特寬幅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長友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是綠色智能印染升級技術,這臺數碼印刷機目前處于行業比較領先的地位!比绻匆惶爝B續工作8小時計算,傳統印染機一天所排廢水量為8-9噸,而數碼印花機所排廢水量僅1噸,且經過智能化處理,數碼印花機的熱效應可以降低50%的廢氣排放量。


(魏橋特寬幅印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他介紹,公司淘汰了部分落后設備,增加部分智能高效設備,提升了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環保綠色水平,配合魏橋集團,打造綠色智能化紡織生產基地。
魏橋特寬幅印染有限公司是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依托集團公司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的優勢,主要以生產棉、滌棉、麻、麻棉、竹纖維、天絲、莫代爾等品種的染色、漂白、印花等中高檔家紡面料,紗線生產、織布、印染全過程無一外包,全部自行控制,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近年來,在產業轉移、疫情持續等因素影響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增加,擺在紡織企業面前的,是“質”變。
“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企業必須主動調整,走一條綠色低碳之路!比伍L友介紹,綠色智能印染工廠升級改造投入25000萬元,其中,設備及技術投資20000萬元,基建4000萬元,流動資金1000萬元。
今年8月,魏橋特寬幅綠色智能印染項目首條生產線實現貫通試生產,9月份正式投產,今年年底將全部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高檔印染面料8000萬米、高檔印花面料3000萬米生產規模。
行業來看,寬幅家紡印染面料走俏國際市場,高支高密純棉、滌棉大提花和小提花等特種整理產品,如阻燃裝飾布、衛生整理布、高檔床上用布等,在海外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國內市場上,家紡產品中重要的高檔印染面料需求量也在急劇增加。開發生產高檔印花面料,可以充分滿足消費者品質生活所需。
改造后的魏橋特寬幅綠色智能印染項目,對所有設備以及生產過程進行數據在線采集,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AI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對生產工藝、生產過程、生產訂單、生產質量、生產消耗、成本及生產設備的在線檢測控制,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指導生產,引導決策,打通生產上各個環節的數據共享,真正實現平臺操作,無紙化生產辦公,實現科技賦能。
盤活閑置土地
賦能新興產業
工業大市騰籠換鳥過程中,停產、半停產的的閑置土地、廠房,是沉淀的資源,把這些資源盤活成資產,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大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也給新項目的招商引資開辟了一條落地的綠色通道。
9月13日-14日,2022年鄒平市招商引資工作暨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會議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動員全市上下抓緊抓牢招商引資這條經濟工作生命線,全員上陣,掀起招商引資新熱潮。這次會議上,鄒平市委書記呂明濤參加會議并講話,并為企業家招商顧問及招商大使頒發聘書。
根據部署,鄒平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要做到兩條腿走路。“第一是做優存量,就是服務好企業發展,靠經營和投資把企業做大,靠創新把企業做強,靠文化把企業做久;第二是擴大增量,關鍵就是招商引資,這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產業轉型的主抓手、穩定增長的主動力!眳蚊鳚龔娬{。
你或許想象不到,曾經的鋼鐵閑置廠區會變身成一家生物藥企。生物醫藥產業園就是鄒平經開區通過“騰籠換鳥”“二次開發”,使存量土地集約利用的代表。在鄒平,這樣的擴增量項目越來越多,成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陣地。
“用時一年半,項目創造了生物醫藥企業落地的‘鄒平速度’。”鄒平經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力欣介紹。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建成,年產值達2000萬元,計劃到2025年這一醫藥產業園全部達產,將形成研—試—產—銷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屆時,五個甲類生產廠房和兩棟丙類廠房將全部啟用,一年產能計劃生產原料藥達520噸左右,制劑藥3000萬瓶的注射液與15億粒的膠囊、片劑,年產值預計達50億元。
王力欣說,龍辰藥業項目是醫藥產業園于2020年12月招商引資的項目,目前已經有一條生產線投產,企業生產的硫辛酸原料藥月產能達到15噸,預計達產后年產能可達500噸,預計產值超過1.5億元。

。ㄉ镝t藥產業園一角 初磊 攝)
從鄒平經開區獲悉,為幫助企業減少固定資產投入,縮短企業建設投產周期,鄒平經開區聘請山東同圓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經開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生物醫藥產業園規劃編制。
從鄒平市政府獲悉,該市聚焦聚力主導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今年1-7月份,新簽約立項項目29個,計劃投資總額115.5億元;預計完成到位市外資金95.2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70.5%。
綠色動脈
讓“家門口”變“出?凇
鄒平地處濟南、淄博和濱州交界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其成為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但不可否認,新舊動能轉換以來,鄒平一直承壓降低“兩高”行業占比,需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持續突破。綠色低碳交通方式,是發力點之一。
位于鄒平和淄博周村境內,一條總投資額61.8億元的貨運鐵路專線,自膠濟鐵路淄博市周村站接軌,在鄒平市長山鎮設物流園區,線路長度28.22公里,貨物到發量近期為3150萬噸、遠期為3670萬噸,總投資約62億元,是鄒平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基礎設施類項目。
今年6月28日,這條鐵路專用線正式開通運營,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又一經濟動脈,標志著濱州市調整運輸結構、實施綠色低碳交通、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邁出堅實一步。

據悉,這條貨運線,直接為客戶提供鐵路到發、公路配送、倉儲接卸等物流服務;打造大宗商品貿易集采分銷產業園區,推進貿易介入,實現以流促貿、物貿聯動的雙輪驅動模式;打造港口服務功能的內陸港區,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口岸功能,讓企業享受到通關的便利,讓“家門口”變成“出?凇。
初步測算,這條貨運線每年可減少全域汽運廢氣排放400萬噸、減少全域碳排放近200萬噸,有效降低鄒平及周邊城市交通壓力和揚塵污染,為區域產業騰出空間。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山東開始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三年行動計劃,以更大力度優化調整低效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聚力塑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在鄒平,鋼鐵、鋁業等傳統行業企業狠抓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紡織服裝產業邁出數字化轉型步伐;“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等生產制造向“綠”而行,初步形成了建設制造業強市的優勢產業生態,“先進制造業強市”策馬揚鞭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