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州市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五年取得突破”,圖為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智能生產線。 |
這十年,德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實現了經濟總量、人均增量、發展質量“三量齊升”。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348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4億元
◆導報記者 謝衛振
9月21日上午,中共德州市委“山東這十年·德州”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市委書記田衛東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副書記、市長朱開國回答有關提問。市委新聞發言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祁小青主持發布會。 田衛東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和全國全省一樣,這也是德州經濟社會大踏步前進、發生歷史性變化的十年。十年來,德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辦成了一件件順應群眾期盼的大事實事,邁上了一個個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德州這十年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田衛東從八個方面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德州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他說,這十年,德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實現了經濟總量、人均增量、發展質量“三量齊升”。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348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4億元,是2012年的近2倍;市場主體達到53.2萬家,是2012年的2.9倍。 這十年,全力融入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南北借力京滬高鐵大動脈,東西融入沿黃達海大通道,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宜學、宜購、宜養”的社會環境,建設年輕人喜歡的城市,讓年輕人喜歡,讓老年人方便。實施消費擴容提質工程,推出一批具有德州特色的“德州味”“德州宴”“德州游”“德州造”“德州賽”“德州展”等地方品牌,加快建設會展名城、特色體育名城、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讓人流物流在融入雙循環中更多匯聚德州。 這十年,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舊動能轉換相繼實現“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滾動實施“千項技改、千企提升”行動,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例達60%以上。把人才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牛鼻子”,全力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惠才,設立人才“編制周轉池”,出臺人才“創業券”,實施“三年十萬大學生興德計劃”,叫響“‘德’有你、才‘州’全”品牌。 這十年,鄉村振興成果豐碩。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富型”社會大救助工作在全國創出品牌。確定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扛好糧食安全、食品名市、城鄉融合“三面旗”、爭當“先行區”。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民生事業顯著改善 這十年,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先后承擔90余項國家級、300余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系統推進“十大集成改革”。對標對表全國最優標準,做好營商環境“基礎題”;實施部門單位營商環境“一把手工程”,做好營商環境“加試題”。搶抓“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著力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的重要支點城市。 這十年,民生事業顯著改善。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請群眾點單、讓群眾評價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80%左右,努力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稱心上學,讓群眾看病不再“北上南下”。 這十年,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堅持生態優先低碳發展,讓群眾始終能夠在“德州藍”里“深呼吸”,“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常態。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建成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28個,居全省第2位。狠抓冬春兩季大綠化,形成運河森林等4片森林源地和黃河等8條森林廊道“四源八廊”百萬畝林業發展格局。 這十年,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落實“嚴真細實快”要求,建設“五型”機關和干部隊伍,在市直機關推行“五零”崗位管理制度,一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激勵干事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