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猛踩油門,讓動力電池回收的問題愈發急迫。考慮到動力電池的平均4-6年的有效壽命以及5-8年的使用年限,結合2015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我國首批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將迎來“退役潮”。動力電池回收在未來是一個“老大難”?還是將成為一片新藍海?風口財經帶您揭秘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版圖。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破千萬動力電池裝機量大爆發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火爆。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自2015n 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的突破性增長,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352.1 萬輛,同比增長 157.5%,市場滲透率達到 n13.4%。9月16日,公安部發布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099萬輛,同比增長65%。

隨著新能源汽車井噴,整個產業鏈上下游蓬勃發展,動力電池裝機進入爆發增長期。2015年至2020年,我國全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從16GWh增長至63.6GWh,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到了2021年,我國全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54.5GWh,占全球總裝機量的52%。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則顯示,2022年1至7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34.3GWh,同比增長高達110.6%。

首批動力電池迎“退役潮”回收市場面臨千億級藍海
新能源汽車猛踩油門,行業面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退役動力電池處理,也逐漸走向臺前。考慮到動力電池的平均4-6年的有效壽命以及5-8年的使用年限,結合2015年開始的電動車快速普及,今年,我國首批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迎來“退役潮”。機構EVTank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達到482.9億元,并預計將于2026年達到943.2億元。
超四萬家企業下場掘金魯、粵、蘇三省領跑
面對動力電池回收這一想象無限的千億級“蛋糕”市場,各路資本也是紛紛涌入,爭相掘金。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現存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4.06萬家。近10年來,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長,2021年急劇增長至2.44萬家,同比增長635.17%。2019年我國新增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1367家,同比增長25.87%。2020年新增3321家,同比增長142.94%。

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以3826家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廣東、江蘇分別有3177家、3086家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排名前三。此后依次為河南、安徽、海南等。

動力電池回收生意搶手多家上市公司加碼布局
資本紛紛入局的背景下,頭部上市公司也不斷布局。總體來說,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的參與方可以分為四類。第一是以吉利、北汽等為代表的汽車生產企業;第二,以國軒高科、寧德時代、南都電源等為代表的電池及儲能企業;第三是以廈門鎢業、華友鉆業等為代表的電池材料企業;第四是以天奇股份、旺能環境、高能環境等為代表的第三方企業。
產業鏈處于起步階段國家加快相關政策出臺
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包括所有的電池應用端、回收渠道、網絡、梯次利用、預處理、材料再利用等多個環節。目前,我國在動力電池回收方面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大量新玩家的魚貫而入意味著行業門檻不高和競爭的無序。小作坊等一些非法的、沒有資質的回收主體高價回收動力電池后,對動力電池中的貴重金屬進行提煉后,有的直接排放廢棄酸液,對環境和土壤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在國家層面,為規范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實現對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近年來我國也大力支持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為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據了解,工信部已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并設立了相應的溯源管理平臺。截至8月底,190余家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等企業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26個地市級行政區設立了10235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