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9月27日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我國有1.6億戶市場主體,其中個體工商戶達1.1億戶。個體工商戶對促就業惠民生擴需求、暢通經濟微循環等具有獨特而重要作用,要強化法治保障。會議通過《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草案)》,明確實行平等準入、公平待遇,依法保護財產權、經營自主權,將登記和稅費金融支持等行之有效做法上升為法規;個體工商戶要依法誠信經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權益。
專家表示,將這些階段性行之有效的政策,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改善個體工商戶的營商環境,充分顯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具有連續性、穩定性,且在不斷完善升級。
我國個體工商戶達1.1億戶
個體工商戶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細胞,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5月份,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蒲淳介紹,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完善市場體系、促進經濟行穩致遠的切入點,深入推進市場準入、準營、退出制度改革,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業創新活力,市場主體總量歷史性地躍上了1.5億戶,個體工商戶達到了1億戶的新臺階,成為促進發展穩就業、保民生、統籌發展與安全大局的最重要的經濟基礎,為經濟行穩致遠積累了最可貴、最可靠、最可信賴、最可預期的戰略資源。
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已達1.1億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三分之二。
今年6月29日,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楊紅燦介紹,《個體工商戶條例》是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唯一針對個體工商戶的專門性立法,對推動個體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現行《條例》更多涉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和日常監管內容,與當前支持發展的總體要求不相適應。楊紅燦介紹,當前個體工商戶發展總體平穩,但受多重因素影響,仍存在政策獲得感不強、流動性不足、成本上漲、融資困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
9月13日召開的國常會決定,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緩繳的所得稅等五稅兩費,9月1日起再延遲4個月補繳,涉及緩稅4400億元。同時對制造業新增留抵稅額即申即退,2個工作日到賬,今年后4個月再為制造業退稅320億元。
此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4個部門日前在京舉辦首屆“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啟動儀式。“服務月”以“送服務、辦實事、促發展”為主題,活動貫穿9月全月,旨在調動各方資源推動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在消費和就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會議指出,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實際困難,加大紓困力度。在第四季度,緩繳耕地開墾費、污水處理費等1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規模530多億元;緩繳各類工程質量保證金,規模約630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溫彬告訴記者,這一舉措,與9月13日國常會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五稅兩費”延遲4個月補繳一樣,都是為了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助力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生機。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個體工商戶為數眾多,在穩定就業,惠民生,促進微循環,穩定經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由于遭遇內外多重因素超預期影響,部分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國內出臺紓困幫扶政策,有助于激活微循環,促進就業,穩定經濟大盤。
周茂華表示,個體工商戶合法權益依法得到保障,明確公平待遇,依法保護合法權益,有助于優化營商環境,降低準入成本,穩定個體工商戶發展信心,壯大市場主體。
“加大助企紓困,優先保障市場主體,能夠在促消費和穩就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看來,保市場主體有助于吸納就業,進而提高居民部門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而同固定資產投資相比,相同規模的消費能在更大范圍內帶動市場主體需求,尤其是個體工商戶的需求,穩就業的作用也更積極。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來,由于疫情對個體工商戶的沖擊較大,政策面出臺了一系列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定向扶持措施,有效緩解了疫情沖擊效應,對穩就業、保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
王青認為,本次國常會通過《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草案)》,旨在將這些階段性行之有效的政策,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這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改善個體工商戶的營商環境,特別是能夠永久性地降低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制度成本。這不僅在短期內有助于提振民間投資、擴大市場需求,推動經濟盡快回歸正常增長軌道,也充分顯示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具有連續性、穩定性,且在不斷完善升級。“這將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疫情后宏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水平。”王青表示。(來源:風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