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屆之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是成績單,是任務書,是動員令,清晰描繪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模樣”。
1月13日提請山東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目標任務,鮮明提出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并對今年重點工作作出具體安排,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提氣、務實——
到2027年,綜合實力大幅躍升,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走在前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萬;新舊動能轉換塑成優勢,“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40%左右……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綜合實力強、人民群眾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優、生態環境美的強省內涵更加彰顯。
打開報告,山東未來的發展指向清晰明確。站在新一輪發展門檻上,回顧過去、立足當下、迎接明天,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模樣”具象、立體。


一、藍圖清晰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有清晰的目標才有奮斗方向,有奮斗方向才能向著遠方風雨兼程。對一個人來說如此,對一個省份亦然。
對未來五年發展圖景,政府工作報告從三個層次系統描繪——
從宏觀上把握,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情深似海、厚望如山,賦予山東“走在前、開新局”的光榮使命。報告強調要扛牢新時代新征程光榮使命。
從中觀層面出發,報告貫徹黨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國發18號文件提出的重點任務,明確今后五年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從強省內涵上分解,報告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相銜接,聚焦“強富高優美”,提出推動實現“五個新躍升”:聚力動能轉換創新驅動,推動綜合發展實力實現新躍升;聚力共同富裕民生改善,推動人民生活品質實現新躍升;聚力文化強省“兩創”引領,推動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躍升;聚力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實現新躍升;聚力風險防范治理創新,推動安全發展水平實現新躍升。

這樣的發展圖景既立足實際,又適度超前,既有定性表述,也有定量指標,考慮了外部環境變化和我省發展的潛力韌性,體現了“走在前、開新局”的要求。
大局與局部,從來都是相互印證、互相激蕩的。實現遠景目標,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報告既對現代化強省的大事要事進行科學謀劃、超前布局,又立足當前,聚焦事關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實事急事,細化分解今年的目標任務,部署“十個扎實”重點工作。
這“十個扎實”,每一項具體詳實,設定定量指標。比如,扎實扛牢責任推進經濟量質齊升,謀劃實施15000個左右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加快交通強國示范區建設,交通、水利投資分別完成3100億元、600億元以上;比如,扎實落實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建設25家左右全國重點實驗室和10家左右省實驗室,深化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8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型企業達到3.6萬家……
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一個個“跳起摸高”的數據,兼顧“定性”與“定量”,統籌“可行”與“必需”,標注前行刻度,既葆有歷史的耐心,又有只爭朝夕的緊迫。踩著這些節點刻度,壓實每個階段的任務,就能心中有數、行有方向、做有遵循。
跑好這一程,蓄力下一棒,在接力跑中描繪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模樣”。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二、聚心提氣
過去5年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的3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我們經受了疫情沖擊、經濟下行、轉型陣痛等前所未有的多重考驗,付出了許多艱苦卓絕的努力,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要事。
面向未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少:高質量發展基礎還不牢固,制造業大省由大到強轉變任務艱巨,受疫情影響消費增長乏力,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綠色低碳轉型壓力較大……從報告中找尋應對風險挑戰的答案,代表委員們共同感受到了一個有力量的詞匯:提氣!
高質量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牢記發展第一要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這個“國之大者”,報告充分體現提質和爭先兩個關鍵詞,把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作為事關全局定位的重大戰略和總抓手,貫穿到報告通篇尤其是部署工作的全過程、各領域。
提氣,是因為先行區建設是國家為山東量身定做的重大戰略布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戰略部署。報告突出先行區開局起步,謀深謀細各項任務舉措,充分體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示范先行的使命擔當。
提氣,是因為報告對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追求卓越、進位爭先都作了系統謀劃,“爭當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提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成色”“建設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等一個一個爭先目標,展現勇于與最快者比速度、與最強者比水平的進取精神,宣示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雄心壯志。
山東人向來敢為人先、敢闖敢試,一百多年前書寫了“闖關東”的壯麗傳奇,改革開放以來又創造了領先全國的許多好品牌好模式。新時代新征程,經濟大省勇挑大梁,謀在先、搶在前,力爭干出一批原創性成果、示范性經驗,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提氣,還因為近年來的發展實踐也為“走在前、開新局”蓄積了強大勢能和比較優勢。
過去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反復沖擊的嚴峻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山東扎實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面實施“三個十大”行動,對全國GDP增長貢獻率居第一位,工業、投資、外貿等主要指標增速好于全國、在經濟大省中名列前茅,為全國穩大盤作出了山東貢獻,在空前考驗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空前考驗”四個字,足見形勢之難、步履之艱。
過去五年,同樣是歷經艱辛,成績也令人鼓舞:山東矢志推進強省建設,取得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獲得重大進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重大成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三大標志性成果”,取得創新發展活力顯著迸發、鄉村振興成效顯著提升等“八個顯著成就”。
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千頭萬緒,但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最終目的是讓全省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過去五年,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44縮小到2.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9.5%,9類困難群眾救助標準連續3年大幅提高,這些都關系到山東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
今后五年,報告提出要推動人民生活品質實現新躍升,實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體十年雙倍增行動,開展多層次試點示范,支持有條件的市探索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打造共同富裕省域范例。僅從今年看,新部署的辦好民生實事“六大行動”,又規劃了一件件直擊人心的民生實事,籌謀了一項項細大不捐的民生舉措。
提氣,更是因為報告透視出的,不僅有高質量發展,更有高品質生活。我們有理由相信,山東發展將越來越好,人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三、接續奮斗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回首往昔,這些年山東發展質量、發展環境、治理效能和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在全國發展中的戰略位勢更加凸顯,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自信心、自豪感不斷增強,社會各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之所以呈現出這些積極變化,歸根結底在于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過程引領,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強定力。
值得注意的是,結合五年的奮斗歷程,報告提煉了“四個必須”的經驗體會。其中一個就是,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推進“八大發展戰略”“九大改革攻堅”“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鞏固拓展“九個方面比較優勢”,深入實施“三個十大”行動,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全面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正是對既定戰略部署和發展思路的承接和拓展,繼往開來和跨越提升同向發力,我們才在喧囂中保持清醒,在激蕩中保持從容,久久為功開辟出今天發展的好局面。
面對發展的新挑戰新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今年我國經濟把脈定調,明確要求從戰略全局出發,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并從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等方面,釋放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強勁信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落實“六個一”發展思路、“六個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個著力”重點任務,注重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入手,既堅持過去積累的好做法好經驗,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變化,謀劃新部署新舉措。
比如,推進經濟量質提升,大力推動恢復和擴大消費,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深化基礎設施“七網行動”,大力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等等。有的是對過去的延續,拼的是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韌勁兒;有的則頗具開創性、創新性,體現的是開新局的勇氣和擔當。各種各樣的政策舉措,彰顯的是一屆接著一屆干的決心,傳遞出的是山東將越干越好的姿態。

歷史性的抵達,意味著又一次歷史性的出發。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目標,發揚釘釘子精神,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跑好歷史遞在這一代人手中的接力棒。還是那句話,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洪杰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