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劉瑞祥
上市公司,是創新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是地方經濟的堅強支撐,也是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隨著地方助企上市力度加大,越來越多的IPO企業誕生在山東縣域。具體而言,各地上市成績怎樣?反映資本市場上綜合實力的市值情況如何?
為此,時值2022年山東IPO年終盤點“收官”之際,經濟導報特推出《2022年山東地市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榜單》及《2022年山東16市A股上市公司數量榜單》,一覽山東資本市場地域版圖。

青、煙、濟魯股“第一方陣”的競逐
資本市場是經濟增質的“晴雨表”。一座城市擁有多少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怎樣的規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在資本市場上的綜合實力。在山東,青島、煙臺、濟南組成魯股資本市場的“第一方陣”,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均居前三位。

經濟導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末,山東289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35145.87億元。其中,青島、煙臺、濟南包攬上市公司總市值前三位,分別為7757.58億元、7679.78億元、5558.87億元。
青島、煙臺向來是山東傳統的上市強市。在山東16市中,青島擁有青島港(601298.SH)等一眾大藍籌,無論從數量,還是總市值上,均位居榜首。在截至2022年12月末的魯股市值TOP10排名中,海爾智家(600690.SH)、青島啤酒(600600.SH)2家青企位列其中。截至2022年末,青島A股上市公司數量64家,年內新增5家,7757.58億元的總市值在5年多的時間內實現翻倍增長。
從A股上市公司數量來看,2022年新增4家累計49家的煙臺與青島的64家還有一定差距,但擁有“山東市值第一股”萬華化學(600309.SH)等的煙臺在地域總市值的指標表現上毫不遜色。根據經濟導報記者《山東資本市場月報》專欄統計,煙臺去年10月總市值曾領跑全省,超越青島。截至2020年12月末,煙臺與青島的總市值差距不足百億元,為77.8億元。
2022年,對于濟南來說,是上市攻堅的一年。濟南年內新增2家A股上市公司,累計增至43家,直追煙臺。濟南上市攻堅行動中不乏首創式的作為。在濟南科創金融大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國股轉系統山東基地全部落地,在全國首次實現了集中“共享辦公”。
泰安、聊城相繼“破冰”
新興產業魯股增加成地方亮點
近年來,濰坊、淄博成為魯股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截至2022年末,濰坊、淄博A股上市公司數量分別增至30家和31家。2022年內新增2家A股上市公司的淄博在數量上對濰坊(年內新增1家)完成反超。

在市值方面,濰坊擁有濰柴動力(000338.SZ)等“大塊頭”魯股,轄區A股上市公司市值排序區間較為靠前,2757.92億元的總市值領先淄博的2471.47億元。
擁有15家A股上市公司的威海,去年末總市值位居省內第六位,為2230.94億元。德州、濟寧分別有11家、10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方面,濟寧因下轄兗礦能源(600188.SH),總市值邁上2000億元關口達2110.42億元,德州總市值1332.77億元。
同樣擁有5家A股上市公司的東營、聊城總市值分別為666.16億元、647.12億元。棗莊共有4家A股企業,2022年末總市值開啟“6”字頭,為600.74億元。其中,聊城去年迎來第五家A股上市公司,“破冰”12年無新增A股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聊城2022年9月9日登陸上證主板的嘉華股份(603182.SH)隸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的生物產業。
同樣時隔12年,泰安在去年迎來上市突破,A股上市公司增至5家,不僅增量而且增質。2022年9月2日登陸創業板的新巨豐(301296.SZ)隸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的節能環保產業。
日照雖僅有2家A股上市公司,但轄內企業在制造業特定細分產品市場上狠下功夫。作為日照首個登陸北交所的企業,萬通液壓(830839.BJ)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的高端裝備制造業,2022年入選第六批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在城市布局,精耕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快速成長。山東泰安、聊城、日照等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的“增質”亮點頻現,這真正反映了資本市場的價值要素,經濟“增質”也將引致新發展趨勢和投資機遇,為山東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