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各種鳥類來到山東東營黃河口濕地越冬。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是“中國東方白鸛之鄉”“中國黑嘴鷗之鄉”,區內濕地面積超過30萬畝,共有珍稀鳥類37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5種。是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11月初開始進入冬季觀鳥的最佳時期。
近年來,東營市堅持科學保護,生物多樣性更加富集。建成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定位觀測研究站,開展了東方白鸛、黑嘴鷗等關鍵物種棲息地保護,劃定野大豆保育區7.46萬畝、陸海全梯度植物保育區6萬畝、原生植物保育區2萬畝,放流貝類、蟹類幼苗18億粒,扎實推進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工作,生物多樣性逐年提高。根據監測,自然保護區鳥類增加到373種,連續兩年東方白鸛繁殖數均超過450只,黑嘴鷗繁殖數穩定在1萬余只;2022—2023年度,丹頂鶴越冬數量達到389只,成為全球丹頂鶴重要越冬地。圖為各種鳥類在黃河口濕地越冬。 (梁犇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