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省正在開展“無廢細胞”建設,引領全省“無廢城市”建設提質增效。
“無廢細胞”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日常社會生活中“無廢”理念的基本組成單元。工廠、園區、社區、學校等社會生活的各個組成單元,都是建設“無廢城市”的重要細胞。
今年以來,山東在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先易后難、以點帶面的思路,確定了第一批省級“無廢細胞”建設的重要場景,并啟動了相關建設指南編制工作,計劃在全省培育一批無廢園區、無廢廠區、無廢社區等“無廢細胞”,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社會的細小單元,引領全省“無廢城市”建設提質增效。
同時,積極鼓勵各設區的市因地制宜開展市級“無廢細胞”建設,探索“無廢城市”建設特色路徑。其中,青島市依托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無廢工廠”建設,推動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汽車制造領域減污降碳解決方案。東營市開展“無廢油田”建設,通過深化清潔生產、建立油泥砂“日產日清”機制、推進綠色采購等措施,既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耗,也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2022年,僅推廣環保船型圍堰一項,就減少了1萬噸固體廢物產生,節約費用1500萬元。濰坊市探索“無廢”節會的建設路徑,成功舉辦了“無廢風箏節”和“無廢蔬菜科技博覽會”,從綠色住宿、節儉餐飲、無紙辦節、推廣可再生材料、全過程綠色采購回收、綠色種植等方面踐行“無廢”理念。威海市在前期試點等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無廢航區”“無廢景區”等6大類精品“無廢細胞”建設工程,等等。(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