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經濟導報記者12月18日下午從山東省總工會獲悉,職業教育大省山東將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加快建立職普融通的教育體系。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深入推進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力爭2025年底前全省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全部達標。加強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群建設,打造3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院校、100所左右高水平中職學校和450個高水平專業(群)。以15所國家“雙高計劃”高職院校為基礎,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統籌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融通發展。加快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長學制培養體系,穩步擴大“職教高考”本科招生規模,搭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選擇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推動“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加快構建產教融合的發展格局。持續優化專業布局,組織職業院校與行業龍頭企業及其產業鏈上的“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專業共建,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對接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匯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資源,讓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發展,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打好“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政策組合拳,落實校企合作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有效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培養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
加快探索科教融匯的有效途徑。實施職業教育“技能大師”領航計劃,校企共建500個左右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鼓勵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工匠學院”建設,推動學校人才培養、企業技術革新良性互動。突出需求導向和應用導向,瞄準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建立以企業為重要主導、職業院校為重要支撐、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中心任務的新機制,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技術轉移轉化基地,重點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改進,助力“萬企轉型”“萬項技改”和“工賦山東”,推動技術創新成果走向大市場、變成新動能。
據悉,山東現有職業院校503所、在校生219.4萬人,是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共建的首個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兩次入選國務院激勵的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省份。全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多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畢業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全省“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產業工人“生力軍”。今年5月19日,教育部和山東省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升級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工作,希望山東打造職教高地“升級版”,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探索新路徑、打造新示范、樹立新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