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2月2日,第27個“世界濕地日”山東主題宣傳活動在微山縣舉行,本次“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修復濕地 刻不容緩”,旨在倡導全社會參與保護濕地的良好風尚,進一步提升全省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水平。相關負責人表示,微山縣將以此為契機,在做好濕地保護的同時,著力發展鄉村特色生態旅游和生態種養殖業,讓綠水青山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微山縣南四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和生態系統最完備的草甸型湖泊濕地,濕地類型與資源十分豐富,依據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普查數據,該縣共有濕地斑塊61處,保護濕地總面積171.16萬畝。近年來,該縣大力度推進環南四湖大生態帶建設,不斷強化生態修復,累計投入14.9億元,共建成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12處。其中,人工濕地9處,面積6萬畝,日深度凈化能力4.5萬立方;生態修復3處,面積10萬畝,環南四湖生態屏障進一步鞏固,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恢復。目前,南四湖濕地內有各種水生植物103種,魚類78種,鳥類221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白鸛、青頭潛鴨,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白枕鶴、灰鶴、鴛鴦等,每年有幾百萬只候鳥相約到濕地,南四湖濕地的水環境、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實現了濕地功能修復、生態環境改善。因保護成效顯著,新薛河人工濕地被稱贊為“水污染治理的典范”并在省內外推廣;以新薛河濕地和高樓濕地為主體建設的微山湖濕地公園入選“中國十大魅力濕地”;2022年7月15日,微山湖旅游區成為山東省第14家、濟寧市第2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22年6月10日濟寧市獲得“國際濕地城市稱號”;2022年11月18日,微山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微山縣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微山縣將以此次“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為契機,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科學統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做好濕地保護的同時,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科學合理利用南四湖濕地資源,在依法保護的前提下,著力發展鄉村特色生態旅游和生態種養殖業,讓綠水青山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提高南四湖濕地的多元效益,真正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