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銀行業競爭發展和未來角力的關鍵所在。山東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指出,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近年來,農行山東省分行在加快信用管理數字化轉型、強化信用風險精準防控方面,積極探索新模式、新舉措,助力信貸業務高質量發展。
加快轉型,風控模式創新突破。2020年以來,農總行整合全行風控系統、人力、物力資源,成立數字化風控中心,建成全行統一信用風險預警監測平臺—“烽火平臺”, 以客戶為中心,對對公、零售、線上、線下信貸業務實施“全口徑”自動監測、預警,基于歷史數據提供智能處置方案,在大型銀行中首創集約化監控和集中化作業相融合、線上線下遠程多渠道協同推進的監控新模式,數字化風控中心成為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監控的主陣地和關鍵節點。為主動融入“數字山東”建設,貫徹落實山東省“十四五”金融規劃和農總行信用管理數字化轉型戰略,農行山東省分行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在信用風險監控領域,采取“總行指導+分行實施”的總分聯動模式,以“烽火平臺”為核心管理平臺,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爭取總行科技成果在山東優先落地。同時,結合自身業務發展和風險防控需要,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自主研發工具,積極對接外部數據,優化管理流程,打磨關鍵環節,既“借力”,又“發力”,實現風控精準化、前瞻化、敏捷化。
突出重點,數字風控精準發力。農行山東省分行從客戶、業務、行業、流程等角度多管齊下、多點突破,積極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全流程的數字化風控體系。強化重點客戶數字化精準監測。針對大額信貸客戶信用風險破壞力大、波及面廣等管理難點,創新信用風險排查排序管理模式,打破各級行、各部門數據壁壘,以客戶為中心,整合經營、財務、融資、擔保、監管處罰、涉訴涉案等行內外多渠道數據,運用量化監測指標模板,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和專家經驗判斷,對客戶進行大數據畫像,建立風險標簽和體檢檔案,掌握風險演變趨勢。加大重點業務數字化監控力度。為促進貸款資金合規使用,充分應用“烽火平臺”信貸資金流向監測模型,重點監測信貸資金流入房市、股市、理財、民間借貸等風險場景,對貸款賬戶風險進行有效攔截,從源頭上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此類問題的發生。為切實防范虛假押品登記、查凍預警滯后問題,積極對接山東省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平臺,完成“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系統建設,在采取授權管控和多重安全措施確保信息使用合法安全的前提下,支持銀行開通不動產信息查詢線上渠道,實現押品風險信息共享,豐富風險監測和管控手段。
加強重點行業數字化管理措施。針對高耗能、高污染、去產能行業,利用系統風險控制工具,將結構調整管控要求嵌入系統,實施業務辦理剛性約束,前移風控關口。堅決執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稅收違法等領域“一票否決”制,定期收集獲取山東省環境失信企業名單、安全生產“黑名單”、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等各類風險名單,導入行內智慧決策系統,智能推送至信貸業務貸前、貸中流程,實現信貸風險系統自動阻斷、靈活控制。豐富管理流程數字化風控手段。研發上線信貸業務全流程智能化履職管理系統,自動監測從客戶準入、授用信、貸后管理到用信到期全流程風險信息,以點對點自動化垂直推送方式直達基層行客戶經理,提高預警即時性,同時自動生成可視化報表,取代傳統繁瑣的人工查詢統計,節省日均1.5小時的人工作業量。
注重實效,信貸業務量質齊升。經過一系列積極探索和實踐,農行山東省分行在數字化風控領域取得良好成效。風險防控更加精準。通過不斷優化迭代數字化風控系統工具和監測模型,逐步提升風險識別精準度,實現在信貸客戶發生實質性違約前及時退出,有效防控信用風險。信貸結構持續調優。實現對信貸業務全方位、立體式、全流程、系統化的監控,主動把握客戶、產品、行業、區域發展方向,有效引導了信貸投放方向。資產質量不斷提升。應用數字化手段摸清全行風險“底牌”,提前謀劃布局,有保有壓、有進有退,最大限度降低信貸資產非預期損失,助推信貸資產質量逐年提升。(郇長亮 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