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山東鄒平碼頭鎮“韭香李坡”黨建聯盟舉行開鐮儀式,當地20個高標準韭菜大棚紛紛迎來豐收季,韭農們正在忙著收割、打捆。不遠處的碼頭鎮李坡韭菜市場,客商們正在將一捆捆韭菜整齊擺放到貨車上。當天,帶有溯源二維碼捆扎帶的韭菜運往各大商超和菜市場,即將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韭菜產業一直是碼頭鎮特色產業,已有近40年的種植歷史,但過去大多是散戶種植,不成規模,品質也得不到保障。”碼頭鎮黨委組織委員劉鍇說,2022年,按照多村聯創、規模經營的發展思路,碼頭鎮以李坡責任區四個村黨支部為基礎,依托李坡韭菜產業“省級示范基地”,成立全鎮實體強村黨建聯盟,共同成片流轉土地發展韭菜產業,建設韭菜種植高端示范區。
“今天開鐮的20個高標準大棚,已投資50余萬元,種植了苔韭、平韭、雪韭、獨根紅等不同韭菜品種,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李坡責任區黨總支書記張建村說,示范區二期投資40萬元的50個大棚,計劃本月中下旬全面建成,預計每畝每年收入在7000元,每村每年能穩定增收20萬元。
“韭香李坡”黨建聯盟按照“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依托“綠油油”專業合作社優勢,在成片規模種植的基礎上,對示范區內韭菜種植實行農資統一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檢測、統一品牌包裝、統一產品銷售標準等“六統一”管理標準,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借助合作社銷售市場,實現產品線上線下經營,真正做到“既要種得好,又要賣得好”。同時還帶動周邊50余名群眾家門口就業,實現多方共贏。
“我們按照黨建引領、支部聯建、抱團發展、規模經營的總思路,打破以往農戶小片種植、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做大做強韭菜產業,實現村集體增收、共促共富,真正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產業振興之路。”碼頭鎮黨委書記袁慶說。(李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