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金融
27萬億元銀行理財市場發生這些新變化
來源:新華社   加入時間:2023-2-22 10:00:27  

  銀行理財產品是不少人打理“錢袋子”的重要選擇。2022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行業轉型發展的首個年份。這一年,銀行理財市場有哪些新變化?對你我的投資理財有哪些影響?透過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我們來了解一下。

  變化一:行業轉型加速

  剛性兌付、以短投長,曾經是銀行理財市場的痛點和風險點。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臺拉開了資管業務改革的序幕。經過三年多的過渡期后,行業轉型加速推進。2022年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達95.47%,較上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

  產品期限進一步拉長。2022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在339天至581天之間。截至2022年底,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占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為72.60%,較上年同期增加9.6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理財業務在全面凈值化轉型的第一年,就經歷了疫情、市場、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多重因素疊加的洗禮。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受內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影響,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回撤較大,部分投資者加快贖回,但從整體上來看,行業保持了平穩健康的態勢。”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我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一系列穩經濟措施落地實施,2023年宏觀經濟恢復態勢將不斷穩固,銀行理財市場有望迎來平穩的修復和增長。

  變化二:投資者數量增多

  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以“保本保收益”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打破剛性兌付后,沒有了“穩賺不賠”的“光環”,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是否依舊?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年初增長18.96%。其中個人投資者仍是理財市場的絕對主力,占比達99.01%。

  專家表示,理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大幅降低,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投資者數量快速增長,充分體現了銀行理財的普惠性。

  變化三:投資偏好更趨保守

  投資者數量增長的同時,整體投資偏好更趨保守。

  報告顯示,2022年,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1.10個百分點和0.55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則相對減少。

  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為35.44%。

  不僅投資者趨向保守,市場產品也主打“穩健”。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6.1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4.50%,較上年同期增加2.16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1.41萬億元,占比為5.10%,較上年同期減少2.28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9萬億元和0.02萬億元。

  變化四:理財公司成為市場主力軍

  細心的投資者應該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是“某某銀行”發行,而是“某某理財”發行。

  由獨立法人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自2019年6月我國首家銀行理財公司正式開業以來,理財業務告別銀行主導模式,進入公司化運作新時期。

  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共有260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發行理財產品。別看理財公司數量不多,但市場份額已占絕對優勢。截至2022年底,理財公司存續產品達1.39萬只,存續規模為22.24萬億元,存續規模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0.44%。

  “理財公司作為理財市場主體,承載著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責任,最核心的是提升投研能力,提升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與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相匹配,更好地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董希淼說。(來源:新華社)




編輯:付建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