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沂沂河新區梅家埠街道玉河村的主干道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個生活垃圾收集點,回收站點內擺放著不同式樣的垃圾桶。垃圾桶旁,身穿橘黃色馬甲的保潔員正在對遺落的垃圾進行清掃。
“不僅主干道上有了固定的收集點,村里的每條小路上也放置了垃圾桶,家家戶戶傾倒生活垃圾方便多了。”玉河村村委會主任竇義部說。
玉河村現有村民980戶、2600余人。在竇義部的記憶里,前些年,村里的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無人清理,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還給村民生活帶來了困擾。“現在每天看著干凈整潔的村子,心情也更舒暢了。”在竇義部看來,這一切的改變,與城鄉環衛一體化措施的持續推進密不可分。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逐漸鋪開,為了破解鄉村生活垃圾無人管理和無人清運的難題,這些年,梅家埠街道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采取環衛企業協同管理的方式,在轄區村居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治理鄉村衛生“臟亂差”狀況,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在鄉村,我們按照每100戶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對轄區的34個自然村配備了220余名保潔員。同時,按照每10戶一個垃圾桶的標準為這些村居配備了2200多個垃圾桶,將鄉村衛生納入環衛統一管理范圍。”臨沂經開環衛有限公司業務三部部長劉繼輝說,現在全鎮域的鄉村生活垃圾治理已基本形成了“戶收、村集、車輛直運”的治理格局,實現了鄉村環境衛生統一保潔和生活垃圾的統一清運處理。
通過治理,改變的不只是鄉村的生活環境,還有村民的意識和觀念。“如今,村里隨手扔垃圾的少了,自覺到固定的垃圾桶投放垃圾漸漸成了習慣。”說起村民的變化,竇義部滿臉笑容。
“城鄉環衛一體化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只有踏踏實實辦好這項民生實事,才能讓群眾看見變化、見到成效。”臨沂沂河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朱崇峰介紹,梅家埠街道只是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的一個寫照,臨沂沂河新區掛牌成立后,六個鎮街劃歸新區統一直管,沂河新區將立足全面建設高鐵新城、科創新城、鳳凰新城、臨空新城、生態新城、田園新城的發展定位,將城鄉環衛一體化與鄉村振興相融合,推進城鄉環衛全域化覆蓋、一體化運行。
據了解,為了探索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長效機制,沂河新區先后出臺了《臨沂沂河新區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臨沂沂河新區城鄉環衛一體化考核辦法》(試行)等相關制度及政策,為全面做好全區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做好制度保障。通過科學規范管理,開展“五抓”“五找”“6小時”為標準的“556”管理工作法,督促環衛作業質量取得顯著提升。同時,充分發揮鎮街、社區、村居主體作用,落實屬地責任,實行“干管分離,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市場化運營”的工作運行機制,從而逐步建立起一套“新區主導、分級負責、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科學治理、全民監督”的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提檔升級,進一步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服務管理水平,持續探索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環衛管理和作業模式,為人民群眾創造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朱崇峰表示。(萬發真 李秀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