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熱點
官方統計全國已有6億棟房屋!房子真的過剩了嗎?
來源:第一財經   加入時間:2023-2-24 10:04:56  

  “全國已有6億棟房屋”?近日,這個龐大的數據掀起巨大波瀾。

  不久前,在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對外披露,在過去三年里,“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獲取了全國近6億棟城鄉房屋建筑數據以及80多萬處市政設施數據”,而全國100%的鄉鎮、100%的社區(行政村)和7‰的家庭都參與了調查,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動員了260多萬人參與。

  這一組數據也被廣泛解讀為“首次回答了我國到底有多少房子”。但根據住建部自2022年末以來陸續對外披露的信息來看,“6億棟”并不能作為這一問題的回答。

  根據《中國建設報》相關報道,由住建系統承擔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普查,涉及全國6.6億棟城鄉房屋建筑。其中,農村房屋量大面廣,以棟數計占城鄉房屋建筑總量90%以上,以面積計占一半;而城鎮房屋則為4700多萬棟,同時分為住宅與非住宅兩大類。

  這也就意味著,看似龐大“6億棟”中并不全是商品房。有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農村房屋在其中占了9成,城市中還有一棟棟廠房之類的建筑,總的算下來,住宅占比不會很大。”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也向第一財經表示,普查小組給出的數據中除了商品住宅以外,還包括了大量的非商品住宅房屋,比如工廠、員工宿舍、酒店、長租公寓等,此次調研更重要的的意義是“數字化構建了全國建筑的樓盤字典”,這對于我國未來產業規劃以及住房的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一數據引得廣泛關注的關鍵在于,近年來關于我國房地產是否過剩的討論不曾斷絕,關于房屋空置率高企的話題也總是會吸引眼球。

  從目前各方面統計和研究的數據來看,我國當前人均居住空間并不小。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41.76平方米。其中,鄉村的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6.8平方米,城市和鎮的分別為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

  但這其中存在著結構性問題。據上述普查年鑒,在擁有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的廣東省,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約為29.59平方米、戶均為72.06平方米,位列各省市之末;上海的人均和戶均居住面積分別為30.58和73.86平方米,位列倒數第二;北京的則為33.41和77.64平方米,位居倒數第三。

  若假設得房率平均為80%,一線城市的人均套內面積則將低于27平方米。據中銀證券研報顯示,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普遍在30平方米以上,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分別為52、40、37平方米,日本、韓國則分別為31、27平方米。該機構預計,每年由人均住房面積提升帶來的新增住房需求仍將有約5億平方米左右。

  另據任澤平團隊在2023年1月發布的《中國住房存量研究報告》顯示,1978-2020年中國城鎮住宅存量從不到14億平方米增至313.2億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8.1平方米增至34.7平方米,城鎮住房套數從約3100萬套增至3.63億套,套戶比也從0.8增至1.09。

  “一般而言,套戶比小于1,表明一國住房供給總體不足;套戶比等于1,表明一國住房總體基本供求平衡;考慮到休閑度假需求、因人口流動帶來的人宅分離等情況,成熟市場的套戶比一般在1.1左右。”上述報告稱,從國際看,美國、日本的套戶比分別為1.15、1.16,德國為1.02,英國為1.03,中國城鎮住房套戶比接近1.1,表明住房供給總體平衡。

  但分城市等級來看,2010年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套戶比分別為0.92、0.93、0.96,到2020年套戶比分別為0.97、1.08、1.12,一線城市住房供給明顯偏緊。

  另外,細看這些住房,期間存在著諸如房齡過高等一系列問題,仍有更新改善的需求存在。

  保利發展控股此前發布《保利2021-2022年房地產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為“《白皮書》”)顯示,住建部曾于2021年披露,我國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有21.9萬個。統計局2015年的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全國城鎮家庭有31%購買一二手商品房,有50%居住在公有住房、經適房、自建房等,19%為租房或住在工廠宿舍等;據樓齡統計,有48%家庭居住在2000年底前建成的房屋。

  《白皮書》預測,截至2020年,2000年底前建成的房屋仍有近100億平方米。原公有住房、經適房及2000年底前建成的大量老舊住房,面積小、質量低、配套差、物業管理不足,居民仍有許多改善需求待釋放。(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付建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