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一年之計在于春。2月25日,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即將迎來正式“開園”,標志著濟南在全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版圖上開辟出一個新的“高地”。
“城市大變樣!笔忻耱屲囆羞M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他們會常常感嘆于身旁重點項目建設工地的塔吊林立。那么,這些進行中的重點項目,會照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嗎?“項目突破”背后,是一張怎樣的經濟發展答卷?
填補空白,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落地
傳感器,是我們日常生活和數字世界相鏈接的橋梁。我們熟知的智能手表、智能機器人、運動手表、血糖儀、智能體溫計等,都是智能傳感器的應用場景。傳感器相當于我們的眼鼻耳舌,是所有智能化的起步入口和數據來源,相信再過不久,這些能讓生活更智慧的物件,會有“濟南產”的烙印。
2022年,濟南歷城區描繪了構建“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的藍圖——以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為引領,組建微電子研究院,發展微電子、通信電子、電力電子和未來信息科技等產業,打造千億級產業規模的“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為濟南數字經濟產業達到萬億級規模提供強力引擎。
濟南歷控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凱介紹,依托“超算中心”和“公共中心”雙心驅動力,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劃分為數字產業區、院校聚集區、環山創新區和數字應用+未來生活區四大片區。截至目前,普微視、華工科技、中拓科技、半導體協會等頭部企業已落戶該園區。落地、在談、儲備項目中包含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0多家,籌備境內外上市企業17家,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
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即將給市民帶來更智慧的生活;放眼行業,這一產業園還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目前,國內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已初步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積極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產業發展特征也不盡相同。在山東,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區剛剛起步,“強省會”戰略之下,濟南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率先在省內打造數字先鋒城市。
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的底座之一,智能傳感器是展現數字化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濟南主動攜手長三角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
時間回到2022年11月4日,“智創濟南·傳感未來”濟南(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精準推介暨重點項目簽約活動如期舉行,濟南—長三角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發展聯盟、濟南—長三角智能傳感器產業招商聯盟雙雙成立,安納思半導體項目、威盛人工智能科教文化產業園等一系列高端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濟南。


2月25日,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即將迎來正式“開園”
總投資39億元、總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配建了微電子、傳感器行業的標準化廠房和定制廠房,未來可同時容納200多家企業辦公、生產。搶抓“春光”,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馬不停蹄繼續“擇商”。
從拓荒到建設,從無到有,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項目突破”的背后,是省會城市在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的自我加壓。
濟南將2023年列為“項目突破年”,重點項目落地,可以快速形成實物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多大?張凱表示,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將來會重點布局消費類、工業類和汽車電子類三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爭取到2025年,整個片區形成200億左右的產值,帶動5000人就業。
實體項目,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綜觀16市,一開春就紛紛發出了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動員令”。
在2月14日上午舉行的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濟南市參加集中開工的項目有77個,總投資117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45億元,項目數量和總投資額度,均居全省首位。其中,77個項目中產業類項目42個,總投資45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122億元,主要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
山東確定全年省市縣三級謀劃1.5萬個重點項目,提出要爭取快推進、早建成、早達效,此次集中開工的1000余個項目,投資體量大,年度計劃投資4006億元,投資過10億元項目306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省重點項目庫中,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項目僅有兩個,另外一個“待開工”,是雙招雙引的“淄博聯東金灃園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聯東U谷·TIS(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項目。
該項目由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投資建設并招商運營,項目以傳感器技術為基礎,以通用傳感器成品及下游應用終端產品為重點方向,聚焦設計研發、終端產品及核心技術部件等環節。項目落地可填補當地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區的空白。項目占地89畝,總建筑面積7.3萬平方米,總投資6億元,聚力打造成為新一代前沿工業園區、科技園區、智慧園區、中心級TIS創新示范基地。
2月14日,淄博經開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鑒率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來到北京聯動投資集團總部,與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高飛圍繞加快推進聯東U谷·TIS(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項目建設進行洽談交流。雙方確定,聯東U谷·TIS(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項目將力爭今年4月份步入進場施工階段。
高端化工的虹吸力
2月底,位于泰安新泰市樓德鎮的新泰市循環經濟示范區,山東潤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新型環保增塑劑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山東潤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增平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建設兩條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線,達產后年產對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10萬噸、PVC高分子材料2.8萬噸,“基礎裝備在國內是一流的!鼻裨銎秸f,產品可以廣泛應用于制作電線、電纜、建材、醫療器械、汽車、服裝、食品及藥品包裝等日常生活和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項目52米高脫硫塔主體已安裝完成,正在做內部玻璃鱗片,85噸導熱油爐主體已安裝完成。預計今年5月完成安裝試車,6-12月完成產值可達8億元,利稅5000萬元,一期項目可實現年產值18億元、利稅1.2億元。
作為山東高端化工配套的新材料產業項目,該項目的落地,具有哪些優勢?
采訪獲悉,高分子材料是環保增塑劑的下游產品,產品廣泛用于電纜、電線的絕緣材料和護套材料,市場容量非常大。山東潤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綠色循環經濟,每噸產品成本下降300元,便于快速占領市場。
潤林老廠潤森公司,2021年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2022年增至7000多萬元,2023年計劃銷售收入12000萬元。三年內,公司計劃新增年產20萬噸高分子新材料產能,到2026年實現總產值50億元以上。
山東重點項目庫內,高端化工項目(含儲備項目)達181個,其中不乏為山東高端化工產業配套的項目,如:位于淄博的藍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原位固態化電解質項目;位于煙臺的煙臺富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項目,未來產品將包括為廣告耗材和印刷標簽配套的BOPP功能膜,以及供食品飲料、個人護理等產品包裝收縮套標使用的PETG功能膜、新型功能膜BOPS等;位于濱州的山東仲宜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樹脂新材料項目等。
重點項目大干快上,如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據悉,在推進過程中,山東嚴格落實產業和投資管理政策,依法依規推進規劃、土地、環評、能評等前期工作,嚴格規范項目施工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每月5日前,省重點項目通過省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將上月度前期工作、開工落地、投資完成、形象進度等情況報送省發展改革委。對于發展緩慢的項目,采取通報、約談、現場督導等方式促開工、促進度。
高端化工項目“量多”背后,是山東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山東是化工第一大省,2020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2844家,實現營業收入1.9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22.5%,占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17.1%,經濟總量保持全國首位,但不可否認,一直面臨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低、安全環保壓力大等難題。直面難題,山東提出以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為主攻方向,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了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來自山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22年1至8月,山東規模以上化工企業達到3197家,實現營業收入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3%;化工企業入園率由2017年的20%提高到40%,園區占行業產值比重達到80%,承接了90%以上的新建項目,園區集聚效應和產業主陣地作用持續增強。
瞄準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山東在化工新材料產業上持續發力。通過完善“投產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高端化工項目庫,推動化工產業塑強新動能。
《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明確提出,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
《行動計劃》提出,扎實推進萬華化學乙烯、東明石化UPC等項目實施,爭取更多重大石化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布局。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指標,穩妥推動后續地煉產能整合。優化提升棗莊、濟寧、菏澤等現代煤化工產業,培育做強濰坊、東營、濱州等高端鹽化工產業,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推進化工園區整治提升和集聚發展,化工企業入園率達到45%以上,化工園區(含納入園區管理的化工重點監控點)產值占全行業80%左右。
到2025年,山東將打造10個以上千億級高端化工產業集群,在國內率先形成現代化工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