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強,男,1968年11月出生,鄒平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主任、鄒平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中共黨員。多年來,他盡心竭力守護著全市317名困境兒童,獲得“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入選121期“山東好人”。

臨危受命,他見不得孩子們受苦
2013年,鄒平市依托市救助管理站開展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救助管理站站長崔仁強臨危受命。在工作中,他用心用情幫助著那些遇到困難的未成年人。2015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米氏夫婦在鄒平打工,因受傷失去收入來源,便帶著4個孩子來到救助管理站求助。看著幾個孩子狼吞虎咽地吃著站里提供的面包、火腿腸,崔仁強心里不是滋味。他安排一家人住進了附近的賓館,還給年幼的孩子買了玩具。待聯系好返鄉事宜后,他又準備了一大包食品,將一家六口平安地送上了火車。
2017年春節前,一個14歲的云南小姑娘千里迢迢來到鄒平見網友,因為年紀小,網友怕出事便報了警。崔仁強得知后,立即派出兩名女性工作人員陪著小姑娘,并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勸她早日回家。一天后,按照工作流程,崔仁強將小姑娘送到上級單位濱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并由對方派專人護送回原籍。“我見不得孩子受苦,總想盡力為他們做些什么。”崔仁強說。
系統服務,858個村配備了858名兒童主任
2017年,鄒平市救助管理站正式掛牌成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建立一支專業的兒童關愛保護隊伍”成為崔仁強推進未保工作的突破口,他將臨池鎮大臨池村兒童保護工作列為示范點,主抓兒童主任培訓。自此,大臨池村兒童主任王芳就被崔仁強“盯”上了。上午,他與王芳一起走村入戶,詢問兒童家庭情況,登記造冊;下午,對照《兒童主任工作指南》,幫王芳逐條解析,確保其熟知本職業務。“跟著他干,真累!”王芳笑著“埋怨”。雖然累,但效果明顯。如今,從本村兒童的摸底篩查、整理資料、建立檔案,到定期入戶走訪、開展各項幫扶活動,王芳摸得門兒清,各項政策申請材料、認定流程熟記于心,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
大臨池村示范點的成功,讓崔仁強對全市兒童保護工作充滿信心。很快,全市16個鄉鎮(街道)都配備了兒童督導員,858個自然村各配備了1名兒童主任。為了加強隊伍建設,崔仁強逐個給各鄉鎮(街道)打電話解釋政策,邀請魯中職業學院老師巡回宣講,在各鄉鎮(街道)開展了58場兒童主任輪訓,并發放工作指南和工作證件,實現持證上崗全覆蓋。遇到需要幫扶的個案,他還與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一起入戶調查,盡快解決問題。“目前,全市的兒童關愛保護已經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崔仁強說。
播撒溫暖,擴大兒童關愛保護的“朋友圈”
專業隊伍建起來了,全市兒童的情況很快被摸清。“我們排查出全市共有317名困境兒童,為每一位困境兒童都建立了翔實的個人檔案,做到‘一人一檔一策’,并從中篩選出30名特別困難的兒童,由兒童主任定期探訪,鏈接資源進行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并提供監控指導、返校復學、精神和物質關懷等關愛保護服務。”崔仁強說。
14歲的陽陽(化名)家住臨池鎮東臺村,其患有言語智力雙重一級殘疾,發育不良且伴有精神疾病。母親患有智力二級殘疾,無力養育,其他親屬也無能力照顧其正常生活。崔仁強得知他家情況后,只要一有空就會到臨池鎮看望陽陽,送營養品,幫著打掃衛生。為徹底解決陽陽的困難,崔仁強還與鎮政府商議,決定將其送至濱州市兒童福利院照料。2020年8月,崔仁強帶著陽陽來到濱州市兒童福利院,當所有手續辦完準備告別時,陽陽死死地拉著他的手不肯放,眼神里充滿了依戀與不舍。崔仁強再三承諾:“我一定會經常來看你的。”陽陽才肯放手。從那以后,崔仁強每次去濱州,都會到兒童福利院看望陽陽,陪他一起玩。
未保熱線電話開通后,中心經常會接到各類求助,“每一通電話那頭都是心存希望、充滿渴盼的求助者,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及時處理。”他在全市成立了“圍巾媽媽協會”,招募組建“圍巾媽媽(爸爸)”隊伍,先后幫助70余名困境兒童與其結對。他邀請24家愛心企業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未成年人關愛項目,擴大兒童關愛保護的“朋友圈”。在他的推動下,鄒平市以“鄒平苔花開”社工服務中心為載體,成立了濱州市第一家兒童服務站,主要負責城區內孤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投資500多萬元,建設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投資100余萬元在全市16個鄉鎮(街道)建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投入74100元為全市符合條件的247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購買了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醫療和住院醫療保險。
“只要還在這個崗位上,我就會一如既往地守護317名困境兒童,成為他們的堅強后盾。”崔仁強堅定地說。(李宣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