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經濟導報記者從濰坊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日,國家電投壽光官臺營子15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并網發電。這是繼壽光侯鎮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之后,國家電投參與山東魯北鹽堿地灘涂地千萬千瓦風光儲一體化基地的第二個并網項目,兩個項目提供的清潔電力點亮了更多用戶家的燈火。
濰坊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項目通過廢舊低效鹽田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曾經的灘涂地變身為“希望田”。
水上架設光伏板 板下養殖魚蝦
羊口鎮是百年曬鹽之地,這里的鹽堿地改良,一直是個難題。國家電投壽光官臺營子150兆瓦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是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基地首批項目,位于羊口鎮,由國家電投陜西分公司投資約9.24億元建設,裝機容量150兆瓦,配置30兆瓦/60兆瓦時獨立儲能系統、1座110千伏升壓站。
項目通過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板下水域養殖魚蝦,土地性質不變,鹽田收益不降,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高效利用。項目年可提供清潔電力2.52億千瓦時,替代標煤7.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萬噸。
在設計方案、技術突破、智慧運維等方面,該項目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創新,比如,采用32度傾斜角設計光伏組件安裝方式,發電同時實現蝦池遮光,水溫可下降1到2攝氏度,防范魚蝦疾病,保障漁民養殖收益;創新組串逆變器及智能光伏技術,降低組件高濕、高溫環境下性能衰減速度,防塵、防水提高至最高等級,發電量有效提高5%以上;融合智能光伏電站監控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將先進智能診斷技術與生產管理相結合,實現20分鐘內完成百兆瓦電站快速掃描;應用高效單晶雙面雙玻光伏組件,背板采用透明玻璃吸收地面反射光,可提高5%-30%的發電量。

圖為國家電投山東分公司在壽光羊口鎮投資開發的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在距離羊口鎮不到40公里的侯鎮,是今年元旦之前就實現全容量并網的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位于侯鎮海洋化工園區鹵水池內,由國家電投山東分公司投資開發,計劃總投資5.2億元,裝機容量100兆瓦,占地面積2136畝,配套塔基27基、110千伏升壓站1座。項目投運年可發電量1.56億千瓦時,年可替代標煤4.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1萬噸。
據悉,“漁光互補”是在水塘、水庫、中小型湖泊、采煤塌陷地等水面資源建設光伏電站,既可獲得養殖收益,又可獲得發電收益。目前,主要有樁基固定式、漂浮式兩種形式。光伏電站具體采用哪種類型,通常由水深決定,一般在水深小于等于3米淺水區,采用樁基固定式;在水深大于3米深水區,徑流穩定、水位變化小于6米時,采用漂浮式。根據估算,建設1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需要20-30畝魚塘水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
上市公司加快在山東布局漁光互補項目
今年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起步之年,可再生能源挑起發展的“大梁”。根據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部署,今年大力推動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積極爭取華能沾化濱海漁光互補、國電投壽光多能互補等項目納入國家新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并加快實施;推進中魯菏澤光伏發電、濟寧時代永福漁光互補項目等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項目建設。
從 國家層面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鼓勵農(牧)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復合開發模式,計劃到2025年,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光伏發電復合開發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在省市政策支持下,山東各地漁光互補項目步入疾速軌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省重點項目庫中,有兩個漁光互補項目已開工,分別是華能嘉祥梁寶寺150兆瓦農光漁光互補綜合利用項目和東營輝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漁光互補發電項目。
其中,華能嘉祥梁寶寺150兆瓦農光漁光互補綜合利用項目,位于嘉祥縣梁寶寺煤礦塌陷地,規劃占地3684.39畝,主要建設150兆瓦農光漁光互補綜合開發利用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建設規模80兆瓦,二期建設規模70兆瓦。據悉,二期擬引入寧德時代作為合作單位。
東營輝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漁光互補發電項目裝機容量2850兆瓦,將安裝高效半片組件約408萬塊,建設3座220千伏升壓站。
此外,日照市睿航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萬寶260兆瓦漁光互補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正在儲備中。項目將使用養殖海域62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投資3.7億元。
據觀察,雙碳政策加持之下,上市公司也紛紛在山東加快布局漁光互補項目。
寧德時代(300750.SZ)正在布局1.1吉瓦漁光互補國家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項目。去年12月24日,該項目與山東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項目同時開工奠基。
天合光能(688599.SH)看好山東省豐富的能源資源。在國家電投壽光侯鎮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中,就全部采用了天合光能雙面雙玻系列超高功率光伏組件,天合光能不斷開辟清潔能源發展的新模式。近期,天合光能旗下的新型儲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儲能,簽約了山東“農光+漁光”互補項目。
天合儲能官方信息顯示,“山東某地150兆瓦農光+漁光互補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和重點項目,占地約2900余畝。項目配套17.5兆瓦/35兆瓦時儲能系統設備,采用直流1500V儲能系統設計方案,儲能系統劃分為7個2.5兆瓦/5兆瓦時儲能單元。”
新聞同期聲
山東新型能源體系“快進”
導報訊(記者 初磊)能源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領域。經濟導報記者日前從山東省能源局獲悉,山東將深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牽引,織密織牢能源保障網,著力抓好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全力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促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充分利用省內省外兩大市場、兩種資源,突出抓好煤炭、電力、油氣“三鏈”和儲備能力建設,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優化省內煤炭開發布局,加大省外資源開發力度,調優煤炭運輸結構,構建內外協同的煤炭供應鏈。加快推動清潔電力發展,穩步發展“省外來電”,持續完善網架結構,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綠色低碳的電力供應鏈。加大省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強省外資源調入,補齊油氣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構建海陸兼備的油氣供應鏈。加強煤炭、油氣等儲備設施建設,積極構建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有機結合、互補聯動的儲備體系,提高應急保障和風險應對能力。
加快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供消兩端集中發力,大幅增加清潔能源供給,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在供給端,重點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促進新能源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實現新增電力消費主要由清潔能源提供。在消納端,全面實施新型儲能工程發展行動,加快文登、濰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燃機項目,深挖電力需求側響應資源,著力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促進新能源高比例消納。
加快建設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體系。發揮傳統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推動煤炭、油氣綠色高效開發利用,加快煤電行業轉型升級,促進化石能源清潔化、低碳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