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象“耕”新。時下,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果樹也進入管理期,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陽信縣商店鎮田間地頭,處處呈現一派忙碌的備耕景象。連日來,該鎮搶抓農時,全力以赴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水是農業的命脈、農作物的“血液”。干渴了一冬的小麥、果樹急需在春天來一次“開懷暢飲”補充水分,綻放生機。該鎮各村搶抓有水的時機,澆灌小麥、果樹。2月27日,該鎮道王村王志慶正在為自己40畝小麥搶澆返青水。現在澆地用的是小農水工程設施,智能卡一刷,讓水流就流,讓水停就停。該村每戶都有一張智能卡,拿這張卡在泵站電力感應區一刷,就能澆地。“修上這個小農水工程,我們老百姓真得到了實惠,用卡一刷,澆地真方便,家里老人、婦女也能澆地。”王志慶高興地邊比劃邊說。
肥是農業的營養、農作物的“食糧”。“冬眠”已久的小麥、果樹急需在醒來后“飽餐一頓”補充營養,茁壯成長。但施肥也要講科學,要根據不同的農作物科學平衡施肥,這也是小麥、果樹高產優質的關鍵因素。在該鎮的大殷、道王、蔣家、鄭店、大董、商店街等村,有的為小麥、蘋果樹、梨樹追施肥料,有的為正在“冬眠”葡萄樹追肥等。在麥田大都采用機械播施肥料,在樹地采用坑施或撒施后耕翻,這樣減少肥料的流失和揮發,提高肥效。

在蔣家村的果樹園里,果農蔣海全夫妻正在為果樹追施農家肥。“我種了二畝梨樹、一畝蘋果樹,年年上土雜肥,結出的果實好看又好吃。”蔣海全說,使用土雜肥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抗旱耐澇能力,現在將土雜肥撒勻后,再用小機械將糞肥翻入地下,這樣更肥地。(董穎穎 趙文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