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3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對購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經歷了1月份的低谷之后,2月份新能源車的銷售很快轉暖。乘聯會數據顯示,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7.3萬輛,同比增長180.9%。
“隨著‘國補’退出,行業正式進入市場化驅動階段,競爭加劇,車企只能通過降價爭奪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疊加政府發放的消費券,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會再上一個臺階。”濟南一家新能源車4S店的銷售總監李繼軍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降價潮來了
3月1日,經濟導報記者走訪了多家新能源汽車銷售店。或許是工作日的原因,幾家新能源汽車銷售店內,只有幾個消費者在看車,工作人員正在介紹著車輛的相關信息。

“看什么車?心目中有理想的車嗎?”經濟導報記者剛走進一家新能源汽車的展廳,銷售經理王亞菲就上前詢問,“我們的車有優惠,基本上優惠幅度都在2萬元左右,還有其他大禮包。雖然‘國補’沒有了,但現在的價格比去年底還便宜了不少。”
王亞菲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今天可以先了解一下,不著急訂車,如果真想訂車,不如3月3日去“2023第19屆中國(濟南)新能源電動車及零部件展覽會”上看看,或許能有意外收獲。“具體有什么收獲我也不知道,但肯定是好事,要么送保養送充電費,要么直接再降價。”
而在另外一家店面,銷售顧問張斌正在對消費者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
“現在的價格很透明,優惠多少并不是我們說了算,廠家說優惠多少就能優惠多少,而且我們最多就是再給兩年免息的優惠。”張斌說道,“最近優惠活動多且變化頻繁,有時候今天給你說的優惠,明天可能就變了。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通知,活動的海報都來不及做出來。”

李繼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1月6日,特斯拉打響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第一槍”。隨后問界、小鵬汽車、極氪汽車跟進降價。進入2月,更多新能源車企緊隨其后打響價格戰。目前,蔚來汽車、哪吒汽車、零跑汽車、廣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廣汽豐田等車企紛紛通過多種形式,加入這波降價潮。
“降價的好處就是銷量上來了,這個月我們店賣了90多臺車,估計三四月份銷量也不會差,甚至比這個數字還好。”李繼軍說道,“去年平均每個月的銷量在五六十輛。”
“省”出來的熱銷
“我現在一個月充電費用在300元左右,比開燃油車合適多了。”濟南市民張紅梅說。 此前,張紅梅開了一輛燃油車,每個月的油錢在1300元左右。“我住在二環南路附近,工作地點在孫村,單趟距離40公里左右,每個月的油錢有點吃不消。”
去年張紅梅買了一輛“歐拉好貓”,主要作為上下班代步車,天氣冷加上開空調,續航會掉得比較快,但由于她安裝了家用充電樁,一個月下來電費并不太高。

“冬天冷,一個月電費差不多就是300塊錢。在夏天,200塊錢左右就夠了。” 按照張紅梅的說法,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能省下1000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是1.2萬元。
同樣,今年年初,濟南市民小高購買了一輛“小海豚”新能源車。她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充滿電后能跑400公里,我上下班用,能跑10天,一個月用車成本在百元之內。“充電也很方便,辦公樓下以及家附近都有充電站,快充大概1塊錢左右一度電,充一次35塊錢左右,時間也很快,從20%到充滿大概需要50分鐘。”
“對我來說,新能源車肯定是比燃油車省錢。”滴滴司機孫宏遠表示。他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92號汽油大概8元一升計算,一臺百公里耗油8升的燃油車,行駛一公里的油費大概就是0.64元。而孫宏遠使用家用樁充電,每公里花費比燃油車要便宜很多。 “新能源車除了使用費用便宜,保養也省錢。因為純電車型結構簡單,1萬公里保養一次,主要是檢查電機有沒有故障,每年的保養成本大約200元。”孫宏遠表示。
王亞菲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從今年前2個月的銷售情況看,不少消費者對增程式新能源車比較感興趣。據她介紹,增程式電動汽車既可充電也能加油,與純電動汽車相比,不依賴充電基礎設施,不存在續航里程焦慮;且今年初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后,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不再具有政策優惠,上述因素使得增程式電動汽車熱度提升。“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增程式電動汽車電池用量少,進一步降低了動力總成成本。”
銷售或將再提速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國補退出,但消費者的熱情并沒有消退。
“我覺得現在的新能源車和以前的新能源車不可同日而語,不管是續航上還是駕駛體驗上都更好了。”濟南市民鄭善杰表示,“購買門檻不高,而使用成本和駕乘體驗更佳,這樣的新能源車省心。”
“以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或許是為了‘上綠牌、不限行’,如今,消費者更多是因為‘駕駛體驗好、夠智能’而選擇新能源汽車。”李繼軍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價格下降以及消費者的認可外,充電樁快速建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我這次來看新能源車,就是因為我家門口有了公共充電樁。”濟南市民蘭新紅表示,“其實我很早就想換個新能源車,但因為住在開放式小區,不適合安裝個人充電樁,而且當時周邊1公里范圍內還沒有公共充電樁,就放棄了。最近幾天發現,周邊一公里范圍內竟然有8個充電站,所以抓緊時間過來看看車。”
張斌說,“一旦充電樁充足了,新能源車的銷售會更火。”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目前山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已基本建成了“車樁相隨、布局合理、智能高效、保障有力”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目前濟南市充電樁已經在5萬個左右。而就在2月底,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傳出的消息顯示,截至目前,濟南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8萬輛,僅去年一年就新增4.5萬輛。
近期濟南調查隊對17家汽車銷售企業和149名中等以上收入居民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受訪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意愿較強,國產品牌銷售較旺,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四成受訪者首次購車選擇新能源汽車,購買主要原因是節能環保和使用成本較低,選擇占比分別為81.5%和66.7%。此外,智能科技配置具有較強吸引力。新能源汽車不僅“顏值在線”,人機交互系統的革新優化也為新能源汽車持續賦能。與傳統燃油車的中控操作臺相比,新能源汽車“一塊屏幕”就可以完成全部功能指令,新科技讓新能源汽車更加智能化,備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在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作用下,新能源汽車完備的產業支撐體系逐漸成熟,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受訪居民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代表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
“我估計,今年整個濟南市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數量肯定高于去年的4.5萬輛,有可能會達到7萬輛甚至更高。”李繼軍預測,“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和廠家也溝通了,盡量降低等待時間,加快提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