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于慧年 通訊員 李忠蕾
3月3日,記者從威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大抓經濟 勇爭一流”主題新聞發布會經開區專場上獲悉,今年以來,威海經開區樹牢“大抓經濟”鮮明導向,精心謀劃了“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更好發揮開發區經濟建設主戰場作用,爭當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和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的排頭兵。

經開區黨工委精心謀劃了“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1”是一個發展定位:即建設“開放之區•活力新城”;“3”是三大發展板塊:即中部崛起、西部提升、東部突破;“6”是六大發展目標:即在深化對外開放上爭先領先,打造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核心區;在產業轉型升級上爭先領先,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在科技創新上爭先領先,打造創新型經濟聚集區;在全域精致上爭先領先,打造精致城市建設引領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爭先領先,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樣板區;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爭先領先,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先行區;“9”是九大攻堅突破行動:即實施空間資源整合攻堅突破行動,園區平臺建設攻堅突破行動,鼓勵支持高端制造業膨脹發展攻堅突破行動,精準招商攻堅突破行動,科技創新科技賦能攻堅突破行動,精致城市建設攻堅突破行動,營商環境優化攻堅突破行動,安全穩定風險防范攻堅突破行動,干部隊伍能力建設九大攻堅突破行動。
圍繞“大抓經濟、勇爭一流”,經開區今年將繼續深入實施“1+9+9”項目推進計劃。“1”,是指旗幟鮮明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第一個“9”是指推進省、市、區三級九大類重點項目建設(即省級重點項目、市級重大項目、市級工業投資重點項目、市級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市級城建重點工程項目、市級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市級海洋產業重點項目、市級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重點項目、區級重點項目);第二個“9”是指推動“九個一批”落實落地,即骨干膨脹一批、簽約落地一批、開工建設一批、投產達產一批、招商儲備一批、閑置盤活一批、科技賦能一批、資本加持一批、梯次培育一批)。為此,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續實施“九個一批”項目,以新動能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培優做強先進制造業。依據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重點培育船舶及配套、海上風電設備及配套、新能源汽車組件、光電模組4條優勢產業鏈。依托優質岸線資源,以招商金陵威海船廠、山東電工電氣海纜基地等龍頭為引領,培育海工裝備產業集群。規劃建設都市新型精致產業園,培植壯大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實施“制造業倍增計劃”,開展新一輪沖擊新目標企業、創新型企業等四類企業培育行動,爭取全年營收過30億元企業5家以上、過億元企業突破50家。
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聚焦“三圈”(站前商圈、韓樂坊商圈、智慧谷商圈),推動智慧谷服務貿易產業園剩余51萬平方米樓宇全面啟動建設,圍繞“服務貿易引領區、數字經濟標桿區、總部經濟聚集區”功能定位,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服務貿易、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聚焦“三灣”(九龍灣、東浦灣、逍遙灣),發揮威海港優勢,進一步整合航運物流、文旅康養、會議會展等優勢資源,繼續做好港產城融合發展文章,持續做優經開區全市現代服務業新中心品牌。
二是突出科技創新科技賦能,激活內生新動力。強化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提升科技實力向生產力轉化的能力,全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效能。鼓勵支持重大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重點實施廣瑞電力等25個科技賦能項目,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0個以上。
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強化資源整合,全區納入高企培育后備庫企業不少于12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新培育省級及以上單項冠軍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瞪羚企業3家。抓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突破500家。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構建“赴外引才、活動引才、以賽引才、中介引才”等渠道,舉辦“智匯經開區”系列高層次人才對接交流活動,引進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各類產業人才3000人以上。全面營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的“類海外”人才發展環境,建設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
三是突出有效擴大內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相結合,融入發展新格局。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穩中向好。
全力攻堅重點項目。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通過以商招商、資本招商等方式,全年舉辦各類招商對接活動30次以上,力爭簽約過億元產業項目15個以上。爭取實施省市區三級重點項目137個以上,總投資不低于266億元,全年完成投資突破120億元。
優化要素服務保障。優化推進機制,黨工委管委領導分包重點項目,“項目推進辦+職能部門+屬地鎮街(國企)”聯動推進,問題“吹哨報到”分級解決。加快空間資源整合,建設完善6大專業特色園區,對重點項目實行全要素傾斜、最優先保障。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進“金融賦能”“包容普惠創新”等七大工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加快消費提質擴容。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圍繞汽車銷售、餐飲住宿、韓國商品銷售等領域挖掘消費增長點。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重點做好游山、玩水、逛城、下鄉四篇文章,邀請重點客源地旅行社來區開展踩線和“引客入經”活動。
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善用RCEP生效良機,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在國際大循環中闖出“經開區之路”。搶抓全省QFLP擴大試點機遇,鼓勵引導外資投向重點園區及重點項目。舉辦中韓經濟文化周、韓日企業家座談會等活動,進一步深化對韓經貿合作,打造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