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民法典》嗎?這是一部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3月7日,在濱城區秦皇臺鄉“黃河大集”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百姓宣講活動正“有滋有味”地進行。
“我這還是第一次在大集上聽講課。講的很好啊,太貼近實際了,我們老百姓能聽懂,也愿意聽。今天趕集收貨不少。”前來趕集的秦皇臺鄉村民王國強開心地說。

群眾在哪里,宣講就在哪里。“我們借助大集上人流大、接地氣的優勢,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貼近百姓生活的內容,讓宣講活動既走‘心’又出‘新’,讓老百姓在趕集的同時又能學到知識。”秦皇臺鄉黨委宣傳、統戰委員劉玉潔表示。
宣講中,秦皇臺鄉改變以往課堂灌輸式宣講模式,以“細、小、微、實”為切口,走出辦公室、會議室,搬起小板凳走到群眾身邊,為廣大群眾提供有溫度、有深度、接地氣的理論宣講,真正讓宣講充滿“煙火氣”。
為實現宣講和受眾的“雙向奔赴”,秦皇臺鄉聚焦群眾需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建立以老教師、老黨員、退伍老兵、土專家和濱州好人等志愿者為主體的宣講服務隊,緊密結合黨的二十大、重大節日和傳統文化等,廣泛開展各具特色的宣講活動,真正使宣講“活”起來,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百姓心坎上。
在“宣講內容”上,秦皇臺鄉還將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農技普及等知識歸納整理,融入理論宣講之中,讓理論宣講更有“干貨”,形成了具有接地氣、聚人氣、有特色的宣講新模式。截至目前,該鄉已建立“秦學社”“秦為民”“秦服務”等10支志愿宣講服務隊,累計宣講達120余場次,受眾達5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創新基層宣講形式,圍繞打造‘陣地、隊伍、內容’三大亮點,用好理論宣講‘一根針’,串起科技、文化、政策等不同宣講內容‘千條線’,讓‘接地氣’‘冒熱氣’的宣講走進千家萬戶,贏得群眾的情感共鳴和精神共振,用黨的好聲音賦能鄉村振興。”劉玉潔表示。(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