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3月2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山東深化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關情況。山東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曹金萍介紹,發揮優勢,打造亮點品牌,山東創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大行動”,推進民族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曹金萍介紹,山東不斷深化宣傳教育陣地建設,打造5處國家級、30處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命名18處省級、111處市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推動實施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基”工程,全省中小學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上好“民族團結第一課”,通過“滴灌式精準施策 深化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做法得到國家民委充分肯定,在全國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首次面向全社會組織開展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法規知識網絡競賽活動,110萬人實名注冊,486萬人次參與答題,民族政策法規得到廣泛普及。每年6月、9月定期開展全省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宣傳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山東民族工作的亮麗名片。
據了解,山東成為全國第一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的“雙創建”省份。不斷擦亮城市民族工作“紅石榴”品牌,山東已打造“紅石榴”社區(家園)302個、學校184所、企業90個、機關94個、家庭80個、崗位71個;開通“民族團結號”公交專線409條,投放公交車1688輛,建設“紅石榴”主題公園、廣場185處,布設標語牌、展板、立體景觀等各類宣傳點2800余個,成為各族群眾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地。著力推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創新推出“道中華·齊魯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項目,不斷促進各民族在齊魯大地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據山東省民族宗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民族村創建,35個鄉村振興示范民族村成為各民族攜手共進、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結對幫扶交融連片示范區項目20個,支持民族鎮村打造5個產業化品牌集聚地,開展“富口袋+富腦袋”鄉村行動試點,倡導健康文明的思想觀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不斷完善醫療、衛生、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讓各族群眾共享現代化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深化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2022年共投入援助資金44.8億元,聚焦產業發展、民生改善、智力支持、勞務協作、交往交流等重點領域集中發力,幫助民族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余人,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山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