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近日,京東集團宣布拆分京東工業與京東產發,分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無獨有偶,就在京東宣布拆分的前2天,阿里也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業務集團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阿里系、京東系紛紛分拆資產上市潮,這次特別默契,可以說是不約而同。為何紛紛要IPO單飛?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分析認為,業務體系成熟之后,分拆上市的方式其實是科技公司的常態,不僅有助于業務獨立運營,而且有助于單獨的業務體系擺脫傳統大組織變革滯后的羈絆,畢竟大組織的運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科技發展的速度。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阿里的分拆是建立在啟動“1+6+N”組織變革基礎之上。在新的架構下,阿里巴巴集團作為“1”,轉型為控股集團;旗下的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是“6”,盒馬、銀泰商業、高鑫零售、阿里健康等其他業務構成了“N”,“6”和“N”中的每一家都各自成立董事會,獨立決策、對自己負全責。

而京東的分拆則是京東集團旗下京東工業、京東產發分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京東系”目前已有包括京東集團(數字零售)、達達集團(即時配送)、京東健康(數字健康)、京東物流(綜合物流)等四家上市公司,一旦分拆上市成功,京東旗下就有6家上市公司。

目前來看,科技公司分拆上市,較大概率上是因為分拆的業務主體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業態,需要分拆后獲得獨立的發展空間。這也意味著當前科技產業的相關業務形態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經具備了獨立運作的可能,所以分拆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陳虎東補充說。
網經社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近幾年阿里巴巴、京東面臨來自拼多多以及抖音、快手的競爭壓力陡增,此時做出調整有利于激勵創新,是必然之舉。
“阿里巴巴集團體系龐大,統一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不能完全適合所有業務板塊,基于此也應做出改革,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在電商行業,集團拆分業務并不新鮮,京東此前已將物流和健康板塊拆分并分別上市,此外京東還控股達達,投資愛回收,收購德邦物流,拆分京東科技,輻射范圍涵蓋即時零售、二手電商、數字健康、物流科技、數字金融等賽道。而對于阿里來說,分為六大業務集團可以拆分龐大的體系,目標更明確,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這體現在京東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莫岱青補充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當下,互聯網大廠業務拆分蔚然成風,如58同城已拆分出安居客、快狗打車、轉轉、天鵝到家等獨立業務;騰訊旗下有騰訊音樂、閱文集團、騰訊影業等;網易旗下有網易有道、網易云音樂等。而阿里此次“1+6+N”策略包括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業務,未來,不排除還有阿里生鮮、阿里跨境等新業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這有利于激活各個業務單元的自主能動性,從而提升團隊的活力和創造力,能更快地進行決策適應復雜多變且快速的市場競爭。目前,阿里和京東的業務繁雜而且許多業務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充分,注冊制的實施和港股等國際金融市場的開放也利于更多企業上市進行融資和獨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