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4月10日,柏誠股份、中電港等10家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主板上市,這標志著全面注冊制在A股順利落地。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發行上市制度,市場化機制將發揮更大作用,而監管執法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是全面注冊制的強力保障,期待監管“長牙齒”,讓經營主體真正懷有敬畏之心,中國的資本市場才能越辦越好。
相較于核準制,注冊制下定價發行更加市場化,企業上市估值不再受“23倍市盈率”隱形限制。4月10日上市的陜西能源,首發市盈率達到90.63倍;而全部10家企業上市首日收盤漲幅都超過45%,最高的漲幅超過200%。
很明顯,投資者對注冊制新股關注熱度非常高,交易定價也更趨于市場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打新”穩賺不賠已成過去式,先期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已不鮮見,投資者“打新”需要仔細研究判斷。
全面注冊制下,監管部門不對企業的投資價值做判斷,一切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主要通過把好信息披露質量關,壓實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
更寬容的市場制度,必須匹配更完善的法律法規、更嚴厲的執法環境。前人曾形象地說過,“當利潤達到100%時,就有人敢于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200%時,他們就敢于冒上斷頭臺的危險”,而資本市場造假產生的收益甚至遠超于此。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監管執法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露頭就打,實行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處罰,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我們堅信監管層確實是這么想的,也在向市場參與主體發出明確的信號。不過,欺詐發行、財務造假、信披違規等并不會因此絕跡,一旦上述違法違規行為真的發生時,監管執法的力度大不大、違法違規主體付出的代價高不高,就將起到明顯的示范作用。
我們期待監管早日“長牙齒”,通過一兩宗典型案例,向市場發出明確無誤的信號,對市場參與主體形成有效震懾,護航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