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現在,再也不怕東西落在出租車上又聯系不到司機了。”來自濰坊的白領吳女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日前濰坊市建成了全省首個“多元一體約車平臺”,讓老百姓能夠乘上“安心車”。據了解,此平臺將濰坊市中心城區2000多輛巡游出租車內安裝的三路視頻監控系統納入統一管理,并與交警、大數據局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這是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落實見效的一個縮影。從5G基站和“千兆城市”建設,到線上就醫、網絡購物、掌上入學、智慧出行、智能抄表等數字化便民服務,數字強省、智慧山東不斷提高算力水平,助力“數字基建”更穩固地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數字新基建筑牢“底座”
山東手握“網云端”為代表的數字基建“提前量”,持續筑牢“數字底座”。截至目前,山東12個城市入選國家“千兆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累計建成5G基站16.2萬個,5G智能電網實現16市全覆蓋;通用算力超過11.2Eflops,位居全國第一梯隊,低時延邊緣數據中心數量居全國第一;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1.64億戶,接入流量在全國居首。
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基礎設施和核心支撐。位于棗莊市的魯南大數據中心,可容納10000個機柜,算力規模位居全省前列。它以互聯網小鎮和云溪科創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為載體,強力帶動當地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2022年,棗莊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188.6億元,同比增長137%。

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最高等級A級建設的魯西南大數據中心,是山東相對年輕的數據中心。在建成投入使用不到2年時間里,已經為菏澤市開發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應急等100余個系統,同樣依托于它的菏澤市政務云、政務網,提高了各級各部門指揮協調工作效率與質量,降低了工作成本,初步估計可節省財政資金約30%以上。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大數據局了解到,下一步,山東將加快建設泛在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加速構建智慧便民的數字社會,推動智慧便民應用場景深度覆蓋,各試點市縣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交通等方面智慧化水平將大幅提升。
企業越來越“智慧”
算力,就是對數據的計算能力。身處棗莊互聯網小鎮的飛羊科技依托強大算力,在“發放惠民消費券”這一細分領域做到了國際領先。
“發放消費券帶來的巨量瞬時流量,對平臺系統是一個大考驗。憑借強大的數字技術與穩定的信息安全體系,尤其是算力保障,截至2022年10月,我們已累計發放政府消費券4.58億元,企業消費券11.32億元,拉動消費126.5億元。”山東飛羊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麗介紹,算力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算力轉化為生產力的第一步,首先需要感知、存儲、利用數據,數據高效流轉的背后,是數據中心的算力支持。

在優質、龐大的算力之上,山東不斷加快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水發集團水務板塊體系龐大,下屬10個水務公司、8個凈水廠、1個污水廠、1個中水廠、8個水庫,每項業務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數據,單靠人力層層匯報,很難做到協同管理。”提起智慧化改造前的管理模式,水發紫光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昂談到了算力對企業帶來的改變,如今,在智慧水務系統中,水發集團與各個子公司之間,水庫、水廠、供水管網之間,信息資源空前整合,所有數據實時上傳到云端進行同步分析,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效率。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也在加快。
“我們原本是一家主要生產兒童實木床的小企業。入駐電商產業園后,天華云幫我們挖掘消費者在家具領域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我們才關注到‘布藝類沙發’這個近年來走紅的細分品類。現在,我們的沙發產品開始走向高端,還根據市場實時動向不斷迭代更新,銷量相比之前增加了至少10倍。”爾東商貿有限公司位于菏澤,其銷售主管張杰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給爾東商貿提供定制化數據服務的,是天華云數據中心。作為典型的邊緣數據中心,它直接部署在天華電商產業園區這個最靠近用戶的地方,可以滿足2000家企業的上云需求。“在算法助力下,企業可以變得越來越‘智慧’,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上云、用數、賦智的數智化轉型,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智能運營和決策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構建新優勢。”
據了解,截至目前,天華云實現賦能電商企業140余家、物流企業40余家;2022年,間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1800萬元。山東省大數據局等省直有關部門已聯合電信運營商、華為、阿里、維諦等龍頭企業和行業智庫成立全省云網融合推進工作專班,積極推動高層級數據中心落地山東,推廣邊緣算力應用案例,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激蕩出數智化未來。
加快推動數字社會構建
近年來,山東堅持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載體,以大數據創新應用為抓手,著力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推動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
“城市慧眼”App是棗莊智慧城市應用的好幫手。“點開秸稈禁燒業務,可以看到360處高空火情監控點位在衛星地圖上的具體位置。攝像機也正在進行24小時不間斷全方位巡航,平均每5分鐘可完成一次巡航。可監控的耕地面積約1840平方公里,實現了全市95%農田的火情監控預警。”魯南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一邊在App上操作,一邊給經濟導報記者介紹。“每個攝像頭、傳感器就是一個物聯網終端,終端通過網絡連接到后臺,后臺通過算力支撐管理平臺,智能判斷事態。”
不僅要“看得清”還要“看得快”。伴隨濟南、青島兩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開通,山東數據中心跨網互通時延普遍降低50ms以上,已實現縣城主城區5G網絡全覆蓋,重點企業、園區深度覆蓋,這些都為省內各類數據中心構建出更加暢通快捷的“信息動脈”。

山東省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山東已建立全國首套省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地方標準,組織建立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智慧城市區域聯盟,形成全省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格局,推動打造一批數字化惠民應用場景,加快構建“善感知、會思考、有溫度”的智慧城市生態體系。
“全面推進大數據創新應用,最重要的是應用場景,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數字化發展帶來的便捷和實惠。”4月8日,山東中達通電信技術科技有限公司CTO李一平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聯動學校、公共空間、數據開放、社會數據融合方面做了多個場景的復制推廣,比如他們給某市中小學入學平臺做了入學報名、登記等流程的解決方案,惠及幾十萬家庭。下一步,公司將持續加大典型應用場景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創新應用,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