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元春
4月11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成就企業家夢想”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專場,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殷梅英主要介紹了該局服務企業發展的相關工作情況。

據介紹,該局充分發揮行業科技服務作用,用好市海洋發展研究院這一平臺,加強政研企三方聯動,以科創成就企業家“藍色”夢想。聯合14家科研院所、28家涉海企業,組建科創聯合體18個,轉化科研成果32項,助企增收近5億元。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以國家、省、市重大戰略為引領,實施了一批改革破零工程,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富強濱州注入了強大的科創動能。
落實黃河國家戰略,創建海水綜合利用濱州模式。該局深入踐行“四水四定”原則,發揮海水資源優勢,拓展海水淡化非常規水源供給,發展海水綜合利用產業。魯北碧水源15萬噸海水淡化工程一期已投產,總結形成海水冷卻、海水淡化、海洋漁業、高端化工融合發展的海水綜合利用模式。下一步將組織開展海水替代淡水、濃鹽水資源化利用等專題研究,指導企業提高生產工藝、提升產出效益,推動海水綜合利用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作出更大的海洋貢獻。
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實施海洋藍色碳匯行動。該局主動對接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組建海洋碳匯科研攻關團隊。以正海貝類底播型海洋牧場為主體,開展碳儲量調查評估,完成全市首筆海洋碳匯質押貸款,為正海集團拓寬了融資渠道,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下一步將在此基礎上,搭建全市海洋碳匯本底數據庫,拓展海洋碳匯保險業務,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藍碳賠償機制等,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積極探索。
落實經略海洋戰略,做好海域資源要素保障。針對濱州海域自然資源條件不足、開發水平較低、利用不充分等問題,該局積極爭取海洋資源委托代理、海域統一確權登記2項國家級試點。開展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模式研究,探索海域立體化利用和確權管理方式,為全市海洋產業布局、海域功能分區、項目用海審批提供了重要參考。2022年,批復用海項目70宗,確權海域面積9479公頃,同比增長50倍,切實保障了沿海企業項目建設用海需求。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海域立體分層確權,打通海上光伏項目建設政策壁壘;建設海洋衛星遙感應用平臺,提升海洋觀測預報、防災減災、測繪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推動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集約節約開發海域資源,保障沿海企業和海洋產業發展空間。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漁業振興濱州樣板。該局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思路,重點圍繞水產種業、精深加工,扶持引導漁業企業強優勢、補短板,培育壯大水產全產業鏈條。種業方面,渤海水產作為濱州水產領軍企業,全面布局種業育繁推,取得了良好成效。研發對蝦新品系“渤海1號”,獲農業農村部認定,自主知識產權的對蝦品種占全國總量的1/4;獲批建設全國2處之一國家級對蝦聯合育種平臺,組建5位院士領銜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獲評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國家水產種業破難題陣型企業、山東省水產種業領軍企業,搶占了全國水產種業的制高點。
精深加工方面,搶抓預制菜發展新機遇,聯合省海科院共建水產加工研發平臺,開展技術攻關、新品研發、標準制定等工作,幫助企業解決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全市涌現出珍味嘉、海德信等一批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的預制菜加工企業,推出一鹵鮮鱸魚、海洋佐餐醬等水產預制菜40余款,市場反響良好。
2023年,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將以研究院為主體,全面啟動市級重點實驗室創建三年行動,開展苗種繁育、精深加工技術攻關,為全市涉海涉漁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實用的技術研發平臺。謀劃開展水產博覽會、水產預制菜風云榜評選等活動,幫助企業樹品牌、拓市場、增效益,打造全國知名的濱州水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