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春暖花開,出門不只是賞春光,還有為跑而“狂”。剛剛過去的周末,全國范圍內就有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江蘇淮安馬拉松、陜西楊凌馬拉松、湖南湘潭馬拉松等近30場馬拉松賽事;在山東,濱州鄒平碼頭半馬、聊城市首屆環東昌湖半馬、濟南萊蕪雪野湖半馬、“文山濰水”昌邑半馬等8座城市的8場賽事即將在本月舉行,還有菏澤馬拉松、濟南槐蔭黃河生態半馬、乳山女子半馬、仙境海岸·海陽全馬等賽事將于5月進行。
馬拉松賽事何以“狂飆”?舉辦地如何讓賽事效應持久,打造城市發展的新名片?“一項精品賽事IP的打造,在于精心培育和持續發力。”山東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王先亮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跑迷“跑”贏周末
濟南市民陳慶華,是位不折不扣的馬拉松跑迷,2019年之前,她就陸續完成了自己在北京、重慶、武漢、廣州等城市的馬拉松“大滿貫”。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之后,今年,她終于等來了馬拉松賽事的復活。
3月19日,她和跑友們奔赴重慶,以4小時10分的凈成績,完成了她時隔3年后的首次跑馬行。“配速在5分53秒,在50歲到54歲年齡段排名第221位,這并不是我‘跑馬’的最好紀錄,但在50歲之年,還能享受這項運動,我很欣慰,也愿意帶動更多人一起‘跑’起來。”陳慶華說,期待泉城馬拉松能盡快啟動,讓泉城市民體驗到家門口的“速度”與“激情”。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馬拉松的熱情,已經從一、二線城市“燃”到了山東二、三線城市,每個周末,都會有5公里、10公里甚至半馬的賽事活動,跑謎們直呼,要“跑”贏周末。

▲濟南市民陳慶華奔跑在重馬賽道上

據經濟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4月份,山東8個城市的馬拉松活動將舉行。例如,2023年第三屆鄒平碼頭“沿著黃河去碼頭”全國半程馬拉松賽、瑞石杯·2023曲阜圣城馬拉松賽將于4月16日舉行;361°杯高青縣第六屆全國馬拉松賽、2023青島馬拉松&多威特戰隊賽將于4月22日舉行;2023年聊城市首屆環東昌湖半程馬拉松賽將于4月29日舉行;濟南萊蕪半程馬拉松賽、榮成濱海馬拉松賽、“文山濰水”2023昌邑半程馬拉松賽將于4月30日舉行。
馬拉松賽事熱,牽動了跑者、體育周邊產品供應商的“神經”,也給復蘇的城市文旅產業添了“一把火”。
據重慶重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發布數據,這次重馬吸引了來自全球347個城市、覆蓋20個國家和地區的跑友報名,其中全馬報名選手3.5萬人,中簽選手中,外省市跑友占比高達81%。
賽事期間,主辦方推出2023重馬國際消費節,重馬火鍋提檔升級,聯動100余家火鍋品牌,面向跑友推出優惠活動,打造火鍋美食節。
陳慶華感受尤為深刻。“3.5萬人參賽,開賽前一天,2023成渝體育產業聯盟暨第五屆重慶市體育產業博覽會開幕,參賽者除了在當地吃火鍋,還就地選擇心儀的跑鞋、服飾以及周邊文創,著實拉動一波消費。”她說。
200余場次賽事里的經濟盛宴
4月10日,本地馬拉松賽事活動組織方——齊魯領跑者俱樂部,發起了“2023槐蔭黃河生態半程馬拉松”團報活動,截至4月11日下午,已報名156人。該項賽事將于5月7日開始,競賽項目有半程馬拉松和6.8公里迷你馬拉松。
4月11日當天,該俱樂部6項馬拉松賽事活動同步報名中,俱樂部團報負責人王振介紹,“今年以來,我們俱樂部共組織了25場馬拉松等跑步賽事活動了,與之前相比(2022年全年沒賽事,2021年有少量賽事),今年的馬拉松呈現爆發式復蘇。”他說,“既有以前傳統賽事的恢復,也有更多新賽事、中小型賽事爆發式出現,在今年3月份、4月初的周末,就出現了同一天內幾十場賽事、多達40萬跑友同一天參賽的局面。”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目前這些賽事中,參與的跑步愛好者達到了5000人次,其中70%是之前就有過跑馬經歷的跑友,大概30%是新參與到跑步隊伍中的新人,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將目光、市場放在了賽事當中,其中不乏華為、茅臺、汽車品牌及銀行等金融機構。
例如,2月18日,濟南新春第一跑——“新春登高·穿越泉城云鼎大廈——濟南凱賓斯基酒店垂直馬拉松”活動,獨辟蹊徑,用一次垂馬運動強身健體,讓垂直馬拉松這一新穎賽事穩穩落地濟南。


▲濟南凱賓斯基酒店垂直馬拉松活動實景
據悉,馬拉松賽事屬于參與型賽事活動,輻射帶動能力強、產業拉動作用大,對于舉辦地的旅游、住宿、消費、餐飲、體育用品等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并且可以有效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競爭力。業內人士估計,這是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
中國田協數據顯示,2011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只有22場,2014年為51場,此后幾乎井噴式增長,2015年猛增到134場,2016年更是達到了328場,涵蓋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3個城市,參賽人次近280萬,較2015年增加130萬人次。2019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達到了一個高潮,1828場,參賽人次也達到了713萬。
經濟導報記者觀察,馬拉松賽事成為城市對外遞“名片”的一種優先選擇,吸引地方政府加大對這一賽事的支持力度。
以“361°杯高青縣第六屆全國馬拉松賽”為例,為了調動跑友的積極性,高青縣將2000人規模的半程馬拉松,由原來的獎勵男子前400名,增加到獎勵前700名,女子由原來的獎勵前200名增加到獎勵前300名,獎勵面由原來的30%增加到50%。10公里項目500人規模不變,男子獎勵前200名,女子獎勵前100名,10公里獎勵總計300人,獎勵面60%,整個賽事半程和10公里總計2500人規模,獎勵1300人,獎勵面達52%,創“高馬”舉辦六屆以來的新高。
王振介紹,預計山東省內今年將會組織大大小小的活動200余場次。舉辦馬拉松賽事活動,對地方文旅、體育產業發展而言,可以讓更多的參與者了解本地旅游、城市風貌,還可以為縣市帶來游客的凈流入,拉動在本地的消費。
城市馬拉松,如何擦亮城市名片?
王先亮介紹,2021年山東省評選了“十大馬拉松賽事”,旨在挖掘、培育一批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體育賽事,推動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當下馬拉松賽事“狂飆”,他建議,“更需要靜下心來提升賽事的關注度、專業度、貢獻度和創新度,發展一批專業化、規模化、集團化的賽事運營企業,立足專業化運作。”實現“鄉村振興+、體育旅游+、節慶節日+、線上線下+、傳統文化+、生態資源+”馬拉松賽事融合發展,匯聚資源延伸體育賽事鏈條,創新賽事策劃與組織,兼顧賽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賽事與城市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齊魯馬拉松賽事品牌。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對馬拉松賽事運營方而言,報名費、贊助費、特許產品等,都可以帶來收入。如,參賽者的報名費,單人在100元到200元之間;此外,冠名贊助商、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贊助商及官方供應商等,都可以給賽事帶來費用支持。在“顯性收入”之外,一場賽事對于舉辦城市的消費帶動、城市品牌形象曝光度和關注度,難以用數字來衡量,是可以直接放大社會價值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