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元春
4月14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濱州市旅游品質提升”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實施文旅消費提振行動,推進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旅游發展格局”鄒平市專場,鄒平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副市長張欣,鄒平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張紹鵬,鄒平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立祥,鄒平城投集團副總、紀委書記王磊,共同介紹了鄒平市旅游品質提升相關情況。
鄒平,山水“顏值”在線,是一座飽含“詩和遠方”的生態之城;鄒平文化“內涵”深厚,也是一座蘊含“先賢智慧”的文化名城。近年來,鄒平市吹響文旅融合發展的號角,啟動鶴伴山文旅融合示范區建設,打造北部開放式黃河生態休憩區,重點推進實施鶴伴山景區功能提升工程,舉辦了“沿著黃河去碼頭”“醉美臺子”“遇見西董”等豐富多彩的文旅節慶活動,擦亮了“山水鄒平”的文旅品牌。

實施“文化向善向上”工程,實現旅游品質“四化”提升。推動全域旅游精準化發展,“南山北水”全域旅游框架初步成型;推動旅游資源專業化運營。鄒平現有3A級景區5處、2A級景區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紅色研學基地2處,去年國有文旅公司實體化運行,全面整合國有景區和文旅資源,積極探索適宜鄒平實際的運行模式。
推動非遺項目產業化保護。鄒平現有縣級及以上非遺項目122項,其中,酸漿豆腐、紙皮包子、老苗粗布、臺子火燒、段橋丸子等15項非遺項目實現產業化發展,非遺工坊發展至9家。省級非遺項目酸漿豆腐傳承600年,在南部山區的酸漿豆腐傳習所,游客可以親身體驗“酸漿豆腐”的制作過程,品嘗地道的“豆腐宴”。黃河岸邊的臺子火燒,已成為沿黃旅游的必點美食。
推動旅游品牌精品化打造。中國范公讀書文化節、中國伏生詩會已分別連續舉辦12屆、5屆,范公、伏生兩張文化名片更加響亮。搶抓鄉村振興等戰略機遇,包裝了長山山藥、西董小米、黃河蜜梨、臺子無花果、張高水杏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叫響了水杏采摘節、臺子海棠花節、孫鎮梨花節、黃河旅游文化節等一系列特色鄉村旅游品牌,實現了“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實施旅游品牌塑造“四大攻堅行動”,加快推動全域旅游品質提升,不斷提高群眾和游客的體驗感、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實施全域旅游攻堅行動。加快鶴伴山文旅融合示范區建設,建成開通“一路一橋一隧道”,探索引水上山,做活“山水文章”,同步推動鶴伴山、醴泉寺等3個景區4A級創建,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南部山區6個鎮街,系統打造健康養生、親子研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等板塊,加快實現由觀光旅游向康養旅游的轉變;臺子、碼頭2個沿黃鎮街,重點融入省“一廊七區”規劃,打造“百里黃河”民俗文化旅游;中東部長山、韓店2個鎮街,重點打造長山省級遺址公園、韓店伏生文化產業園;其他6個鎮街,因勢利導打造精品鄉村旅游消費點,實現差異化發展。
實施旅游消費攻堅行動。高規格舉行國有景區免費開放儀式,鶴伴山、醴泉寺、范公祠3家國有景區免費對濱州市民開放,讓市民更好享受本地旅游資源,并為景區集聚人流人氣,帶動文旅產業消費,構建市民免費共享、旅游業態升級的新格局。開展市場潛力釋放攻堅,充分利用省、市、縣獎補政策,舉辦第七屆文旅惠民消費季,發放一批文旅消費券,發動廣大文旅企業參與,開展“線上+線下”文旅促消費活動,激發旅游新活力。
實施示范創建攻堅行動。深入挖掘特色文旅資源,打造一批景區村莊樣板、精品民宿樣板、特色旅游村莊樣板,爭創省級文旅康養強縣、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旅游民俗集聚區,賦能旅游產業發展。同時,打造一批獨具黃河特色的旅游村莊,爭創市級黃河民俗風情特色旅游村,不斷豐富黃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設鄒平名人館,成立伏生文化研究院,舉辦中國范公讀書文化節和中國伏生詩會,進一步增強鄒平文化的對內認同感、對外知名度。依托賞花、采摘、名人、民俗等資源,舉辦特色節慶活動,讓“一鎮一品”鄉村旅游品牌叫響全省全國。積極參與全省“鄉村好時節”旅游主題活動,借勢提升“山水鄒平”旅游品牌影響力。
實施宣傳推介攻堅行動。盡快完成4條精品旅游線路的發布,同時,策劃全方位、廣覆蓋、持續性的宣傳推介,不斷提升“山水鄒平”旅游品牌的辨識度和吸引力。籌劃制作“遇見鄒平”“醉迷鶴伴”“華夏最古老文字”等系列宣傳短視頻,通過各類媒體推向全國。制作手繪旅游地圖和精美宣傳圖冊,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大型旅游推介會,加強精準營銷,充分展示鄒平的文化、美景、美食,吸引更多游客到鄒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