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龍源技術(300105.SZ)13日晚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52.82萬元,同比增長1388.53%。雖然業績向好,龍源技術也提醒投資者,煤電環保設備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也面臨技術領先優勢縮小的風險。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龍源技術是專注于綜合節能環保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中節能板塊主要從事燃煤電站節油、綜合改造等業務,環保板塊主要從事低氮燃燒及(非電行業)工業尾氣治理、軟件及信息化等業務,新能源板塊主要從事清潔供暖、生物質摻燒及混氨燃燒等新能源領域業務。
年報顯示,龍源技術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73272.51萬元,同比增長35.25%;本期政府收儲公司房產及土地,確認資產處置收益6865.64萬元,同比增長96122.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52.82萬元,同比增長1388.53%。
其中,節能板塊實現收入39185.93萬元,同比增長66.98%;環保板塊實現收入25847.95萬元,同比增長17.14%;新能源板塊實現收入8238.63萬元,同比減少4.69%。
據介紹,龍源技術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燃煤電站節能環保綜合服務提供商,節油點火技術、低氮燃燒技術、燃煤鍋爐數值模擬與仿真技術為上千臺火電機組提供技術和服務,在行業內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和競爭優勢。但壓力同樣不小。
龍源技術披露稱,隨著同業公司增多,業務種類和發展策略趨同,煤電環保設備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雙碳背景下綠電占比逐步提升,煤電在新增裝機規模占比及發電量占比均呈現下滑,長期來看節能環保改造需求或將減少,限制了行業市場空間,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同時,公司技術領先優勢也面臨縮小的風險。
為此,龍源技術一方面緊盯前沿,加強科技創新,“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開發”項目、“高水分褐煤鍋爐大功率等離子體無油點火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基于煙氣再循環的CFB鍋爐深調工況NOx超低排放技術”三項科技成果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另一方面緊盯“雙碳”目標,積極開拓新業務,正在實施生物質固廢摻燒項目,以生物質燃料替代標煤;實施鐵路運輸板塊工區供暖改造項目,持續推進地熱能綜合利用業務,并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
不過,龍源技術籌劃多年的東平新能源公司終止建設,也算是對其拓展產業投資方向的一個打擊。據披露,龍源技術2017年時決定出資3816.192萬元(持有24%股權),與國電山東共同投資設立國電東平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建設及運營東平風電項目,該項目建設規模暫定9.6萬千瓦。
龍源技術透露,自確定投資意向以來,雙方積極推進本次合作的相關工作,完成了公司章程、股東協議書及投資合作協議的簽署。但由于2017年新劃定生態紅線工作使得項目一期大多數風機安裝點位被劃入生態紅線內,不允許進行項目開發建設活動,因此東平風電項目未能具備實際開工建設條件。經與東平縣政府相關部門反復協調未能取得進展,且相關批復文件已經過期,龍源技術與合作方決定終止本次投資,公司董事會也在4月12日審議通過了終止投資的議案。
